2015-09-24 17:19:18 聯合新聞網 願景青年記者余至婷/台北報導

對於教育的想像,有沒有可能學生們不只成績好,還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並且能夠成為改變社會的一股力量?聽起來是一種美好想像,27歲的許芯瑋,五年來她以渾身熱情告訴全台灣,這樣的改變是可能的。

 

五年前的許芯瑋,辭去師大附中英文科的教職,決心在台灣推動DFC(Design for Change),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這是一種創意思考的方式,鼓勵孩子感受身邊的問題,想像解決方法。最重要的是,藉由實踐、行動的過程,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產生自信。

 

 

 

許芯瑋透過演講,與大眾分享DFC創意思考的四個步驟,感受問題、想像解決辦法並且起身實踐,最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願景青年記者余至婷/攝影

分享

 

 

許芯瑋說,孩子們在DFC發生的故事有時只是廁所很髒、雨傘無處可放、不喜歡上數學課等大大小小的事,但是當孩子們嘗試解決問題,世界便與他產生聯繫,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可能被「做到」,孩子們因此想要多學一點,主動學習的動機油然而生。

 

2010年是DFC在台灣的第一年,其中一則故事來自幾名嘉義的鄒族青少年。他們發現部落年輕人不太了解鄒族傳統歌謠,於是決定拜訪長老,學習一首部落歌謠「Sakio」。他們立志教會一百個族人唱這首歌,讓文化得以延續。而學習傳統歌曲的過程,孩子們不只串起部落的向心力,也開始暸解外來統治政權造成傳統文化失傳的歷史背景。

 

除了圓滿的故事,許芯瑋說,每年有更多失敗的故事。今年第五屆挑戰分享大會上,就有兩組是挑戰未能成功的例子,「你不覺得很棒嗎?這群孩子他們失敗了,但是他們樂於和大家分享」。

 

其中一組來自四名國小學童,他們發現身邊的同學放學後都得踏入安親班,應該快樂玩耍的童年只剩下複習考卷。因此他們希望發起「主張宣言」,向家長、安親班表達快樂學習的願望。

 

最後孩子們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不如預期,但也讓他們開始思考背後的原因,而po上網的影片引起許多人對於教育的討論,仍讓這群孩子很開心。

 

許芯瑋認為,國小、國中這個年紀失敗的成本低,失敗經驗的累積對孩童來說都是養份,漸漸知道自己如何可以「做得到」,成為自信的來源。

讓孩子從小學習「失敗」!許芯瑋辭教職,想改變被考試折磨殆盡的台灣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