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解讀-蘇軾-李白詩

◎文章解讀(占18分):

閱讀框線內的詩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問甲、乙二篇詩文中,作者用甚麼來譬喻來比擬「人生」?
(二)請閱讀甲、乙、丙三篇詩文,簡單說明兩位作者對「人生」的應對態度。
(三)請從乙、丙二篇詩文中的宴會事由或型態,分析李白的心理呈現或情緒轉折。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三)分列書寫。
(一)(二)(三)合計文長限250-300字(約11-14行)。

甲、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
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乙、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
唐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丙、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讙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 李白〈將進酒〉) 

【第一題範文】

1.甲篇以飛鴻在泥地上所留的指爪喻人生,泥爪經一陣風、一場雨即失去原型,人生也是如此飄忽不定。乙篇則以一場夢為喻,夢醒時分,人生也已到了盡頭。(三公 陳葦庭)

2.甲篇以「飛鴻踏雪泥」比喻人生的境遇,即便這一秒在雪地留下爪痕,下一秒卻仍無法預料。而乙篇以夢比喻人生的短暫與虛幻,匆匆數十載轉瞬即逝。(三公 黃宜文)

【第二題範文】

1.蘇軾認為人生是場沒有遺憾,不需計較的旅程,不必在意自己的足跡,畢竟有一天將被時光磨盡。李白的想法與蘇軾的瀟灑有些相似,不同的是他認為人生短暫,所以必須及時行樂。喝杯酒,將一切憂慮拋諸腦後,才能享受人生的歡快。(三公陳艾琳)

2.蘇軾見老僧已死,感受到生命的無常,選擇以懷舊表達對過往的珍惜,不論崎嶇或平坦皆同。李白則見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受到生命短暫,選擇人生得意須盡歡,及時行樂。(三公 黃宜文)

【第三題範文】

1.乙文中的李白雖然感慨浮生若夢,但愁緒未深,依然和堂兄弟吟詩論文、推杯換盞,末了還有罰酒,可見心性較為活潑年輕。丙詩開頭便敘述了韶華易逝、物換星移的惆悵,儘管接下來又表現出一如往常豁達爽朗的心態,但在中間一句「但願長醉不願醒」中隱隱透露出作者對現實失望的心情。通篇看來,李白飄然思不群的心還在,但恐怕也已經深深歷練過社會的苦難、挫折,因此,此詩中除了表達及時行樂的意思外,還顯出了詩人微微滄桑的心。(三公 唐明秀)

2.乙篇是與堂弟們在春夜裡的桃花園之中所舉辦的宴會。一個「而」字之後讓李白的快樂表露無遺。李白在這次的宴會中相當地開懷,在小小的嘆息之後立即又回到了他樂天的性格。兩篇開頭壯闊而有股悲傷瀰漫詩詞之間。宴會的型態較小,不如說是朋友之間的小酌。李白顯得更加的空虛寂寞,怕是抓不住這一刻而眼前的美好就會立即消散,也更加地想要飲酒作樂來留下當前的記憶。(三公 張瑞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