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寫作:明與暗

 

相對於日光燈如此顯而易見地要「破除」黑暗;燈泡的柔和光照,反倒像是一種要「融入」於寒夜的溫柔謙遜。我逐漸發現自己之所以喜歡燈泡,與其說是它給予照「明」,不如說它同時也照「暗」。……「學著從濃淡的陰影中發現美,進而創造陰影成為美學上的享受」,相對於波特萊爾對幽暗的愛恨交織,谷崎潤一郎則毫不保留的讚頌陰翳。比如他說傳統的黝黑漆器,絢爛的蒔繪細節曖曖內含光,非得在明滅如暗夜之脈搏般的反射照明,才能賞玩品味。(摘錄自李明璁〈燈泡〉)

作者藉燈泡照明闡述明與暗的關係,寓有深意。而現實生活中的光影,在明與暗之間也隨處閃爍著生命的光彩,請以「明與暗」為題,敘寫你的觀察體會,抒發領悟所得,完成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文長限600字以上。

【範例一】

前陣子玄關的自動照明設備失靈了。

剛踏進家門,闃寂便染上疑惑,一股如霉般擴散的陌生爬滿背脊。在沒有光的氛圍中,天馬行空的本領有如脫韁的野馬奔馳,尤其在我們習慣於明亮之際。

事後想起當下的驚覺和戰慄不免倍感有趣。我們太依賴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細節,以理所當然的態度說服自己,一旦醞釀已久的生活稍稍變了味,那放大了好幾倍的味蕾在體內亂竄。於事無補的我們只能聳聳肩,讓微調的生活再度沉澱成習慣。

最明顯的莫過於視覺上的衝擊。

我在暗中摸索了和我生活了十七年的開關,卻在按下的那一刻猶豫了。黑是生命最初的顏色,像令人肅然起敬的司儀站在眾彩面前。我向來喜愛它的沉穩,於是允許我自己在暗中尋找回房的道路。那是一段自在的冒險,每一步帶著百分之八十的肯定小心翼翼踏出,用腳趾胡亂試探沉默,憑著熟悉和記憶打開房門。

月光名正言順地佔據著臥室。視線因驟然的光明而迷茫。自私的想同時保存明與暗,我關起門阻隔它們,如同打破鏡子虛實的兩面,碎了滿地回憶。

兒時,我習慣躲在影翳的溫潤之下,享受只屬於我的孤獨,隨著成長,和不同人生的交織,像林中盤根錯節的樹根和枝條,揉和日光瞬變的林木平等地讓整座森林沐浴在陽光中。被拖向明亮的囹圄,只能獨自回味黑暗的獨白,我忽然發現,光明和黑暗的本質同為孤獨。

當我閱讀陳芳明的深山夜讀時,這樣的情感滿溢在文字中。在夜中,點一盞燈,和讀本一同陷入明暗交織的殿堂。將文字織成錦衣被著,踽踽獨行在心靈的交流道上頭,偶然仰望那彎月牙在暗黑中斑斕的美。處處充斥時亮時而暗的光彩,只有在同為獨客的對方相襯下,明與暗才有存著的價值。

光將人拖曳至今,當暗將世界推擠於現在,兩者互補互助,站在平衡點兩端,因為對方而相得益彰,將萬物烘托進歲月中,一如一隻鷹在陽光下擱淺了淡淡的墨影,飛入詩中;又如太陽底下衝鋒陷陣的英雄和帆布下看不見臉的政客鎖在畫中。

然而人卻習慣於其一而陌生於其二,將人生推向天秤兩極。

我打開家門,倏地亮了起來的玄關,讓灼熱的眼睛陌生得闔不起來。(三毅06李奕欣)  

v老師說:

這是一篇流暢自然、技巧純熟的作品,作者透過玄關的自動照明設備失靈帶出主題,並藉平常對於明暗的感受,歸結出對於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細節一旦有所變化,就會不習慣的思考。首尾兩段的設計,從不習慣於黑到不適應突來的明亮,頗具巧思。

【範例二】

持著油燈,為燭燈注油。亮晃晃的橙黃燈蕊,明亮了沉睡的夜,然而一陣風起,燭燈熱度還在,四周卻又回到了那個黑暗的夜。

生命中的燭燈又何嘗不是如此?人們各持著自己的燈。小時候,有父母注油,細小的燈蕊燒得好旺、好烈,走在陌路,一切都明亮了起來。那時的你覺得世界好美、好清晰,所到之處無一不明。

但是你不會想永遠等人注油,是吧?

於是孩子拾起燈,往外跑了,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好像比自己手上的更加明亮。炫目的霓虹夾雜車燈,鮮明的紅綠黃讓世界立體了起來。你熄了自己的燈,隨意扔在路邊,便一蹦一跳的走入這個世界裡了。你享受著這個大世界的明,滿心歡喜,你在這兒高唱歌舞,卻沒注意到突來的一陣風──

整座城市,都暗了下來。

你感到不安,因你從沒待過暗處。你問了問香腸攤的老闆,他說斷電了,看來今天是做不了生意了。於是板起臉孔,收起攤子走了。而你不解方才熱情招呼你的人在哪兒,或許他只是看上了你的錢;本來和你稱兄道弟的傑克翻了翻你的行囊,沒找著燈,抽了幾張鈔票也跑了。你坐下來,環顧四周,去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暗,於是你懂了,原來明與暗是一體兩面的,世界上根本沒有光明,我們只是浮載於黑暗的芸芸眾生。你累了,你想回家,因你不是喜歡黑暗的孩子。啊,說到底你也只是個孩子罷了。

於是你想找回你最初的那盞燈,然後回家。

你意外發現你的燈就在腳邊,都沒了油。你又開始不安,城市裡全是又強又烈的日光燈,上哪找油呢?你已經被充滿這個世界的假明假暗玩弄夠了,你又怎麼能相信任何一道華而無實的明亮?你開始奔跑,因你不願再相信,各種形狀的燈從你眼前閃過,但黑暗仍在,你開始懷疑世界到底有沒有光明存在。跑累了,你坐下來,頰上漫過兩道淚。

細小的燈芯又開始擺動,你發現眼前的空瓶,不知何時注滿了油,於是四周一亮,世界又再次生動了起來,你抬頭,看見了父母,細心的為你把燭燈加滿油,你當初認為不怎麼明亮的小燈,在極深的夜裡,點燃了滿屋子的光明!

沒有走過暗,又怎能體驗明?

明和暗,果然是一體兩面的吧,你想。(三公 尤沐惠)

v老師說:

作者在流暢的文字中表現出對於「明與暗」的反覆辯論,人們需要光明,並且把擁有光明視為理所當然,然而,總是得在失去光明之際,才有體會到明的必要性。文中以父母為孩子注燈油,孩子卻更嚮往外面世界的光明為譬喻,在流暢質樸的文思中表現一種近似於哲學的思辨:明是否為真明?暗是否為真暗?最後歸結出明暗實為一體的兩面,以文情自然之發展表現出來,自然而耐人尋味。

【範例三】

「觀音在觀音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裡。」是的,在這個世界有明有暗,有慈光普照的神祇,也有邪惡、誘惑的芳華。聖經創世紀記載:「神說:『要有光。』」可想而知,黑暗虛無不能單獨存在,而宇宙間最早出現的,就是光。但神祇沒有抹去黑暗,並且讓他和光一同存在,共同形成這個有明名有暗、豐富、美好而和諧的世界。

那麼,何謂明?何謂暗?在我的認知中,明就是有光。這光不只是光線,還包括希望、善良、樂觀、進取和愛。這些「光」都有一共同特色:他們會驅走和他們對立的事物。如雨霽天晴,光明的軍隊筆直前進,擊潰一切敵人,所到之處,幽暗如沐在晨曦中的遊魂,霎時消失無蹤。

而暗,就是明的相反。暗是一切和明對立的事物,如絕望、邪惡、悲觀、故步自封、冷漠和怨毒等。而這些「暗」,通常是在光消失後,才肆無忌憚地攻城掠地,如陰溝中的腐鼠,只能在無人管理之地鼠行。希望消失後生絕望,善良崩解後生邪惡,光消失後,暗就滿了全地。

老子曾云:「有無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我想,明與暗,應該也是如此吧!唐代貞觀之治,魏徵開了清廉直諫之風,使群臣勇於批評時政,吏治清明。但唐太宗身邊,也現了一群另類小人,專攻其愛聽諫言的特點,吹毛求疵,官員芝麻蒜皮大的過失,也拿來作文章,在陰暗處指責宰相房玄齡及其他重臣相反的,在亂世中,總會出現一批赤膽忠心的臣子。商朝紂王昏聵無道,以天下為家私,寵信妲己,而其叔父比干,無懼此亂象,大膽勸諫,最後慘遭挖心。他或許早就知道,比起出走或佯狂,待在朝中而獨醒獨清,遲早是死路一條,但他寧可留下,和他的國一起埋葬。明與暗似乎永遠共存,也因此才能互相映襯,彼此調和,就如太極的圖像──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明和暗,有和無,善和惡,或許有人執著於純然的一方,但我寧願兩者共存,如光與影,將整個世界立體了起來。而我們,正活在這樣的世界中。(三公 楊宛芸)

v老師說:

作者討論明與暗,連結善與惡的概念,起筆使用詩人瘂弦〈如歌的行板〉,令人耳目一新,文中敘事條理清晰,所引用的歷史事例扣合文意,而太極圖像之喻,已經採亮眼,是一篇流暢的佳作。

【範例四】

不熟稔的鋼琴聲從客廳傳來,一面傳來妹妹的呼喚:「姊,快來幫我拉窗簾!」佇足微滲自然光的客廳,那樣的光影、那樣的氛圍,忽地翻攪出童年的回憶;外公的身影、夜市的燈華,倏地如汐地漫進屋裡。

外公家坐落萬華夜市附近的靜巷裡,三層樓的矮居,一樓是外公開設的診所。關於一切於此的記憶,是由明暗的型式醞釀在我心中的。曾經,我貪戀明亮的夜市,完全無法理解外公為何總喜歡將自己揉進些微昏暗的書房。住在外公家的日子裡,幾乎每晚,我總會央著他帶我去夜市,去看看那些流漾的燈火。猶記得我總會一路絮絮聒聒,興奮地看著五彩的燈光閃爍,烈烈剝剝燒亮台北阒黑的夜空。又或觀察招牌色澤的改變、搭配,讓那些耀眼的明媚衝擊小小的心城。五、六歲的我,自以為浸染光暈裡,就能充實心情;微小的眼,以為唯有熱烈的豔紅閃光,能夠豐富生活。

直到上了國中,暑假回到外公家長住。夜市通明的燈火顯然已換不回當初極度迷戀明光的小女孩,我開始好奇外公那只有自然光灑落的書房究竟藏著甚麼魔力,竟能夠讓外公在沒有病人上門的空閒時刻,處在其中而怡然自得。推開虛掩的房門,陽光舒遲而透明,有種古木的味道。凝望那專注寫著書法的背影,我感受到一股古老而寧靜的幸福。趨身探看外公臨摹出的字帖,那蒼寒的筆力彷彿暮冬的一劍蘭葉。我聽見自己道出多年來的困惑:「外公,您為什麼喜歡微暗的環境?」

我深深記得那個午後與外公聊天所帶來的驚嘆感,那樣的悸動遠勝於童年時對於光影的滿足。外公說,唯有在這樣沒有人為燈光的微暗裡,他才能完全地靜心思考。他認為醫者在行醫前,最重要的是醫治自己,在昏暗的書房,他能夠學會體諒病人的憂傷,他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在此間黯淡的房裡,他說他能體會孤獨無知,而在照進的一方陽光裡,他能夠從中得到力量。

明暗對我而言並非對比,而是一種體悟的象徵。我終於了解視覺的饗宴並無法全然地充實心靈,唯有靜心面對內心的角落,才能得到內在真正的充實。客廳的陽光隨妹妹的琴聲節奏躍動,將我喚回現實,拉上窗簾,明與暗的回憶也一併被拉起。(三毅 林昕緯)

v老師說:

明暗光影的變化在這篇文章中從具體的惡象轉為抽象的體悟,作者透過對比表現祖孫對於明暗的不同感受,文思細膩,是一篇精采的作品。

【範例五】

明與暗是天地之間的自然現象,對立於空間之中,永不共存。從古代靠太陽每日無私地灑下溫暖柔和的陽光到現今人們使用科技所產生的日光燈、LED燈,都是人們所追尋的「明」,越是耀眼光采,就越襯托出暗的沉重和神秘。

物理中,「明」可說是充滿能量的情況,當具有能量的光波經過,便造就了「明」。有能量便能使生物進行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進而給自己提供生命的動力。「明」是大地生機與生命希望的象徵,但也伴隨著黑暗,不過「暗」並不全然是一片死寂、能量耗盡而毫無生機,而是減緩外界環境對生物的刺激與干擾,讓生物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和自我生理機制的保養與修復。不同於「明」的強烈和高能量,「暗」以完全相反的型態給予生物生存的能量,用他的沉著與陰柔來提供明所無法給予的動力,兩者互相協調互補而達到自然界長久以來不變的狀態,缺少任何一方都無法維持生命最原始的平衡。

自然界的定理是無法改變的,「明」與「暗」的現象也同樣的存在生活之中,人生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順境與逆境,處於順境彷彿就存在於生命的明亮時期,不管做什麼事都充滿著能量,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希望。而有順境便必定有逆境,處於逆境時,人們常常會感到絕望、毫無動力。這時何不用自然界的觀點來看?逆境固然使人喪失鬥志,但這何嘗不是一種機會?逆境就如同暗,在事業全勝之外給予人們休息喘息的時間,同時也讓人們學習到許許多多在順境體會不到的寶貴經驗,唯有明暗互補,才能調和出最光彩的人生,不是嗎?

明與暗,是不共存卻相依的,生命並不會長久存於光明之中,更不會永遠沉淪於黑暗。看見陰影時,陽光就一定在身旁,如果能同時體會並學習「明」與「暗」所提供給我們的生活經驗與生命動力,必定能創造並寫下如彩虹般炫麗耀眼的未來。(三公 鄧琳琳)

v老師說:

這是一篇有創意與想法的作品。作者從自己所熟悉的知識背景切入,讓題材不致落於窠臼,全篇結構清楚、組織完整,為一篇的調理明晰的佳作。

【範例六】

明與暗,與其說是相反,不如說是相生。

你煮過紅豆湯嗎?在調味的時候,大量的糖只會煮成膩人的死甜,反而是放入少量的鹽,更能襯出自然的甘味,充盈於齒舌之間,令人回味。明與暗就是這樣的關係,因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就字形上來看,「暗」甚至比「明」多了一個日,也許是那造字者在想到黑暗時,腦中浮現的影像卻是太陽吧。就像艷陽逼照的時候,我們期待一樹蔽蔭;陰濕晦暗的日子,卻總眷戀那一方陽光。

而人事也是如此。歐洲的中古世紀,因蠻族入侵而文明大退,然而卻也是此時,出現了忠誠信實、以保護弱者為信念的騎士文化;中國的春秋戰國乃一大亂世,卻在兵刃交錯中硬生生激出了百家爭鳴,各式思想大放異彩,其光芒之盛,歷史上難在有任何朝代可與之匹敵。那些被定義為晦暗無日的時代,各自擁有獨特的光明,如同鐘樓怪人,醜陋扭曲的外貌,包裹著一顆無比純淨的心。相反地,有人曾這麼說:「教會是基督的罪人,和尚是佛陀的罪人。」該是最清淨的宗教團體,卻時常耳聞其內部的種種醜惡,光明裡的黑暗,往往最為不堪。

常有人用這句話勉勵大家——當你面對太陽,影子就在你背後,這句話固然是鼓勵眾人正向思考、樂觀處事,在另一個角度看來,若你只會面向陽光,陰影也會緊緊跟在你身後。人生的起落亦如明暗,兩者相生,缺一不可。若要說哪個人的生活中只有光明,那只有在童話故事彼得潘了,哪裡的孩子天天享樂,最大的敵人是沒甚麼威脅性的虎克船長。然而這樣沒有影子的生活畢竟虛無,真實的人生因其明暗間雜才有意義,正如故事中的溫蒂最後選擇回到現實。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真實人生的明暗變化難以掌握,然而若能明白禍福如磁極,相生相滅,那麼必能過得更坦然自適吧!(三毅 陳景立)

v老師說:

從煮紅豆湯到人生的事理,作者運用恰當而鮮明的譬喻及題材呈現明暗相生的觀點,文氣暢達,詞理明晰,是一篇立論中肯的佳作。

【範例七】

因為夜魔的眼幕更加低垂,十點過後的台北在塵俗的燈紅酒綠中愈顯明亮。

這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有光明有晦暗,兩者相伴而生,絕不相讓,所以誰也說不清究竟誰才是世間的王。

當你每天拿起遙控器,對著電視點閱今日要聞時,你能看見真情至性的溫暖故事,卻也有骯髒得令人作嘔的汙穢之事──這也是我們生存的社會,有至善,亦有極惡。

人生不就是在烈陽與暗影間來來去去。

然而我們並不是很擅長看見明與暗的真意。當官員與學者看見經濟成長昂揚的光芒,卻騙自己:波峰波谷相差更大的M型化社會都是假。當無良商人在產品上貼了光鮮亮麗的認證標章,卻不敢承認自己厚顏無恥的不法獲利才是真。

原來,「明」有時並不是真的「明」。

再舉其他社會事件為例。醫生過失而醫死一位病患是悲劇,然而他從未想過奪人性命。律師為罪大惡極的殺人犯打贏官司,人人叫罵,但他只是奉行自己的工作,為了糊口飯養活全家。

那麼,「暗」真的必然為「暗」嗎?

活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社會,我們已經無法再用單純的肉眼分辨是非。有善必有惡、有光必有影是已成事實,我們無法、也無力再改變。而生命的旅程中便是要品嘗它們的滋味;在明亮之中透析黑暗面、在黑暗之中找出微光。

映在柏油路上的影子因行經不同距離的光源而時長時短;有時它近得像附在自己身上,有時又被拉到渺遠的地方。或許我們不該再為明暗感到迷惘,畢竟看透它們的學習過程正是人生最美的地方。(三毅16邱元)

v老師說:

以理性之筆,寫「人生不就是在烈陽與暗影間來來去去」,最後歸結到正向的思考,條理清晰,文字暢達。

【範例八】

無法得知,究竟要注入多少的光,才能去丈量這樣永無止盡的黑,只見一絲光從縫隙中透了進來,微弱卻飽含著溫熱劃過黑暗,單單的這丁點光,照亮了暗,傳遞了溫暖,就這麼的一絲光線,微不足道的。

我認為,黑暗是為明亮而存在的。

籠罩在光明之中,擁有了這麼多光,怎麼會去珍惜那毫不起眼的一絲光線?就如同有了汪洋大海,誰還會在乎一滴水的增減?這一絲光,是幾千萬束光之中的一小點,太微弱了,若有似無的,沒有人在乎。但在黑暗呢?寒冷至極的黑暗中,突然跑進了光,那樣微弱的光,此刻被擴張好幾倍,一點點的熱,為黑暗帶來了無窮的希望,對從沒見過光的暗來說,這樣微微的光,是十分巨大的。

人正是如此,處在優渥之中,便什麼也看不清了,任何東西都算不了什麼,再貴重的物品,此時如同垃圾般,丟了也就算了,一丁點不影響什麼,但這對於擁有不多的人卻不一樣。黑暗是為明亮而存在的,正因他沒有體會過那樣的溫暖,一旦光透了進來,黑暗便牢牢地把握住它。當人們失去了所有,對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會加倍地珍惜,即使他它破舊、不完美,他也不會有怨言,因為那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現在大眾,是處於明亮之中的,對於週遭事物時時抱怨著,卻看不到那些美好的細微之處。這個沾了些塵,丟掉買新的;別人有的為什麼我就不能擁有?人們被眼前的光明給蒙蔽,太多了,便不懂得珍惜,適當的黑暗是好的,只有佇立在黑暗之中,才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才能為那僅僅的一絲光明而感動。

需要多少的光才能丈量廣闊的黑?或許只需要一丁點兒的光就足夠,黑暗不如明亮那樣的貪婪,只要一些些,就能使它歡欣鼓舞,人們是否也能這樣呢?即使沒有黑暗,也能被那一點點的光引起悸動?能為那不起眼的一點溫暖而感動?人擁有的不用多,只要能珍惜每個小事物,你就有了全部。

明與暗是相輔相成的,黑暗是為明亮而存在著,因為它懂得珍惜擁有。(三毅 詹玟)

v老師說:

從「黑暗是為明亮而存在」切入主題,語氣肯定而明確,從而表現黑暗中的光即使微微,仍舊予人巨大之感,再及於人事上的例證,最後順勢結出明與暗相輔相成的意涵,作品一氣呵成,明快而有條理。

【範例九】

明之於暗,大抵就如同星子之於暗夜吧!沒有星子的微光,無以彰顯出夜的深沉,同樣地,失去黑夜襯托的星光,似乎也不再那麼動人。明之於暗,兩者相依兒生,相輔而成,不正是這樣的道理嗎?

我對於明暗有此深層的體會,是在高二的寒假。為了繳交公民作業,我孤身一人來到了捷運忠孝新生站。一踏出地下道,撲面而來的是冰冷的冬雨,遠方的天邊,霧靄沉重,山勢蟄伏。天地間昏暗得淒涼,我不禁加快腳步,按著先前查詢的資料,來到一個狹窄的小巷。巷內遮雨棚肆意搭建,把天空掩得緊緊實實,偶爾才有一兩滴灰色的日光混著泥水從檐角滴下。我憑著一線微光看去,眼前是一間窄小幽暗的孤兒院,也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有誰想得到,在那個陰冷冬日的下午,幽深的小巷內,一個死氣沉沉的地界,我卻看見了生命微微閃爍的光影流轉。是一種對堅韌生命的感動,也是對人的善念重新燃起信心。明與暗沒有違和地在此地相容,暗的是周遭的環境,亮的卻是創辦人的堅持,接待人員的親切以及孩子們一聲聲的歡笑。

全然的黑暗與光亮並非不好,只是明與暗的交錯之間更容易使人銘記在心,因此攝影家偏好拍攝日出與日落時晝夜輪轉的美景,情侶們喜歡在明明滅滅的燭光中約會,詩人們稱頌亂世中的情操,而我在昏暗的地界中看見人性光明的美。

那一日,當我走出孤兒院簡陋的大門時,已是薄暮時分,巷內依然黯淡如我進門的時候。我回頭和接待小姐揮手道別,她匆匆忙忙從櫃子裡抽出一把傘,遞給我的時候叮嚀道:「台北這個時候最容易下雨,你還是拿著以備萬一。」我點頭謝過。走出巷子,天空果然又飄起了點點雨絲,天上烏雲低低的,好像要壓在我頭上,我靜靜地撐起傘,好像撐出了一方陽光,一地的生命流轉。(明秀)

v老師說

這是一篇輕巧可愛的小品,作者透過在孤兒院之所見所感,在呈現明暗並存的概念,如電影一般的描寫,帶領讀者走進載小幽暗的孤兒院,遇見生命流轉的光影,感受到人間美善的光明。假使書寫時,除了場景的描寫之外,能就個人所感,做更細膩的詮釋,將更精彩。

【範例十】

霓虹燈把黑夜炫得紅紅綠綠,車陣中一道道的金光劃開了夜的靜謐。繁華的都市裡沒有任何的黑,光亮的勢力侵襲每個角落,驚動了巷弄中沉睡的野貓,奪走了星星的光彩,也黯淡了月兒的純白。

人們總把「黑」視為一種危險的存在,總是想快步通過深不見五指的窄巷,害怕會有不良少年突然拿出銳利的小刀抵著自己的脖子。於是人們開啟了密集的商店,立起了滿街的路燈,想要把黑夜驅逐到絕境似的。如此一來,人們便可以在光十色的城市中,找到一種光明的安全感。但我卻認為黑暗,也可以是我寧靜的庇護。

小時候的我也怕黑,睡覺時總會留下一盞小燈。我害怕甚麼都看不見的無助,還有一股沉重的黑緊緊壓著,在我的眼前逐漸膨脹,擴張到整個房間,好像催狂魔要來吸走我所有甜蜜的夢似的。但長大後,對於黑暗魔鬼的想像力逐漸消失,

我開始習慣一個人獨處在暗沉沉的夜裡。直到一次半夜裡惡夢中的清醒,我才發現城市裡滿溢的燈光早已悄悄從窗子滲入,那是一種不眠的干擾,刺激了每個人的神經。我們以為那是交替陽光的能量,卻沒發現它是一種看似光明的威脅,模糊了日與夜的交界,讓人馬不停蹄地為光明努力著。

光亮可以驅趕每個角落的黑暗,但卻沒有一種黑可以抵擋光明,所以人們歌頌著光,讚美著愛迪生偉大的發明,並且臣服在光明的腳底下,追隨著所謂的文明。人們唾棄黑暗,認為那是野蠻與不安的象徵。

人總喜歡往光明的地方走,正如小草總是面向陽光。但我們卻沒發現身後的黑,其實溫柔地包容著所有不會光明接受的罪惡。當一個人不被世界接受時,往往可以投向黑暗的擁抱,在獨處的世界裡尋找慰藉。

邪惡是從黑暗裡滋生的嗎?我可不這麼認為。當正面向著陽光,背面就產生了影。黑不是如明一般讓人手足無措地襲來,是謙遜地依附在光明之後。在我們欣賞光的華麗絢彩時,別忘了埋頭埋面襯托著它的黑。(三公 陳艾琳)

v老師說

首段對於都市中夜晚光影的描寫,意象鮮明。第二段起筆稍嫌突兀,如果能承接手段中的某一元素,則可避免文氣跌落的缺點。不過,段末筆鋒一轉,提出「黑暗,也可以是我寧靜的庇護」,並由此過渡到第三段,則銜接順暢。

第四段以下,文氣明顯轉弱,「我開始習慣一個人獨處在暗沉沉的夜裡。直到一次半夜裡惡夢中的清醒,我才發現城市裡滿溢的燈光早已悄悄從窗子滲入,那是一種不眠的干擾,刺激了每個人的神經。」從習慣獨處到發現城市的光為一種干擾,轉換太快,應略加說明的文字。而末三段則各自獨立,缺乏聯繫,非常可惜。

古人談創作,注重養氣,《文心雕龍.氧氣》曰:「率志委和,則理融而情暢;鑽 礪過分,則神疲而氣衰」,要作品一氣呵成,飽滿的精神是必要的,因此,在寫作之餘,也要勤加運動,鍛鍊身體。

【範例十一】

祆教的教義中,有明顯善與惡、明與暗之區別。人們可依據自由意志,選擇提舉光明之火,抑或是擁抱黑暗之無盡。

然而,在如此是非分明的宗教世界哩,善神與惡神卻為同一位天神所生,祂們原該是水乳交融而不分彼此的。就連希臘神話中的天神與冥界之神,也流著相同的血液這便如同世上所有散播光明與棲處黑暗的事物,總是相對而生、相輔相成,為原本平淡而蒼白的生命,添上活生生的色彩。

曾經讀過一系列巡者的奇幻小說,裡頭縱然有刀光火影的對決場面,最震撼我的莫過於作者獨特的二元思維。主角安東雖身處試圖維護世界平衡的光明隊,卻發現他與如此的「光明」格格不入。每月總會有無辜的人類成為黑暗的一方的糧食,然而這是光明隊所默許的,一開始我不理解為何「善」要懦弱地向「惡」妥協,然而,當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有最低人數的人類受害,你是否也會毅然決然地與黑暗方簽下契約?在作者筆下的世界裡,善與惡依靠彼此而滋長,即使在最明亮處,黑暗也可能伺機而顫動著;以為身處幽暗的深淵,也會有一把微量的火,照亮你心底潛在的光明。

我想,善與惡之所以並存,是為了凸顯彼此的存在。當我們不曾識得「惡」,又何來「善」的觀念?既明白何為善,則惡的定義油然而生。於是,我們的生命交織著不同亮度的明與暗。而人之所以不能成為至善與至惡,是因為我們皆是善與惡的混合體,只是比例不同罷了,就如同一幅畫若要美得驚天動地,就要摻入不同色彩調和,細心打點著明與暗,使它散發異於其他的光芒。

於是,無論是柏拉圖的理想國,抑或是陶淵明的桃花源,都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不光是因為人生而自利,也因一個處處鳥語花香、時時繁花似錦的世界,需要明與暗的相托相襯,善與惡的相互調劑。

或許我們所能做的唯一,便是使善多而惡少,極力趕去黑暗的陰霾。在明與暗的抉擇之中,我們不能做得盡善盡美,但在祆教的教義最後,善畢竟戰勝了惡。(三毅07沈庭安)

v老師說

這是一個有想法的作品,文字亦稱流暢,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在中段以後觀點淪為針對「善惡」的敘述,因此有偏題之失。

【範例十二】

史學家將蠻族遷徙、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以降的數百年、宗教信仰凌駕一切的時代稱為「黑暗時代」;而把四、五世紀後哲學思想蓬勃的時代稱為「啟蒙時期」。人們對於歷史上某一階段的褒貶似乎建築在時人的文明成就上,然而正如光影相隨,光明與黑暗總只有一線之隔。

雙城記的作者狄更斯評論工業化之後的社會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工業技術上的進步、工廠的發明創造無數工作機會,以接納當時英國農業釋出的過多勞力;機械化量產這種效率極高的生產方法,為許多中產階級達成個人的經濟奇蹟。然而與此同時,工業的發明劃分出資本家、勞工兩個截然不同的階級,新階級的出現、舊有階級的尚未消逝更造成社會紛擾動盪。

工業革命革除了過去手工的緩慢步調,亦革除了舊有情感,生活型態上的快速改變,使得新世代的人類無所適從,不安全感與虛無時時啃蝕著心靈。噴吐蒸氣的龐然大物帶來了新奇,卻也在其後拖拉著一長串煤黑的陰影。

時間的齒輪喀拉轉動。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今,科技不斷更迭,人類的生活愈加便利,新的事物被創造,彩繪著我們的生命。活在這個世代,「無聊」、「無事可做」似乎已可從現代人的生活中移除,年紀輕輕即可創業,運用科技,似乎許多從前難以想像的事皆可達成。然伴隨科技而來的,卻是愈加崩跌的道德淪喪,人們的價值觀為湍急的時代潮流所扭曲,社會不適應成為一醫學上的常見名詞,社會事件也多半源於此類不適應症狀衍生的自私,為滿足慾望而不顧及他人、不擇手段。金錢躍升為道德的判斷標準,因此為錢弒父、殺子等的事件層出不窮。

然而我們如何在光明表象後的巨大黑暗下保有自己的小小一片陽光照耀之地呢?那便得「自我安頓」了!尋找生命的意義,享受生活的樂趣、訂定自我的人生目標,必可自竟於紛紛亂世中,「心遠地自偏」。(三公25陳季昀)

v老師說

這篇作品想通過人類文明的發展呈現明與暗的關係,作者立意不錯,但是在書寫時,由於過度著重於文明的發展,因此無法完全緊扣題旨,非常可惜。

【範例十三】

一隻榛褐色的蠶蛾,奮力地鼓動雙翼,忽上忽下如氣流中飄浮的碎紙片;牠不顧暗夜女神友善地向牠延展出的手臂,任那股似水柔情凝結在涼風中,兀自向熠熠燭光綻放短暫的美麗。人往往不自覺地任理智的心被光亮牽引,朝著眾以為是的方向前進,而忽視身後的陰翳。

冬日融融,陽光從枝葉間傾洩而下,如醇美的蜂蜜般討人喜愛,替樹下休息者裹上一條毛茸茸的金毯。此時那人心裡是感激陽光的,他以為自己所處的舒適全是因熱力四射的金烏;倘若他能望一眼柏油路中央被陽光逼視的行人,便會發現他忽略了頭頂那濾網般的遮蔭。烈日猶如一位能言善道的領導者,疾呼幾句口號,大陣仗地興舉治事便能為跟隨者所崇拜;反倒是過程中出錢出力的無名英雄,往往相形黯淡而易被遺忘。

因此,我偏愛朦朧的月夜,她薄薄的銀暈使地上的人擁有景仰的目標,她謙遜地把神祕的桂冠留給了濃墨的夜,功成而弗居。然而,人們並不因此重視太陽多於她,她的美是香遠益清、泌人心脾的,好像只要靜靜地凝望她,五臟六腑都被熨得服服貼貼的。這不正是有所作為、卻無伐善、無施勞的仁者嗎?

只可惜,大多數人都是自我的,爭先恐後地想成為那顆閃閃掣動著光芒的晶鑽,而急欲將他人推入伸手不見五指的失敗之淵。殊不知人的一生是如此獨特,卻又與他人相似;同樣地生老病死、同樣地無法掌握未來、在蒼天面前同樣地渺小,並不是成為耀眼的太陽就代表著勝利,獨特的價值應在乎於自己能付出多少去成就整片天。

即使容易遭他人遺忘,我也寧願居於烘托仁者的深沉夜空,堅信自己所認可的,而非成為盲目地想引人注目的暗芒。(三毅 蔡宛廷)

v老師說

假作者毋寧是有一番想法的,文字的駕馭能力也不差,但表述的方向未能全然扣題,而段落之間偶或有文氣斷裂的情況,非常可惜。

【範例十四】

黃,比正午陽光還要刺眼;青,一百八十度的蒼穹也要失色;閃閃的白,是亮晃晃的文明,這裡,是不落夜的城市。

我們,七八個青春擠在霓紅燈的光彩裡,燈火映得我們臉上一下紅,一下紫。在茫茫的光海中,我們是迷失的飛蛾,當群眾蜂湧的吸收城市燈光的熱度時,我們毫無猶豫的往明亮的另一面鑽出。

濃淡疏密的黑墨是我們唯一的景致,風的呢喃,月的窺視,一股不安悄悄地醞釀著。習慣性的,我們從袋中掏出手電同`筒,一圈圈的白霎 那嘈嘈切切的響徹整個樹林,枝幹間的鳥巢蕨,斑斑的苔痕,緩行的非洲蝸牛,一切大地萬物皆逃不過光明的銳眼。然而,手電筒釋放了光芒,同時也讓文明的紛擾重現,「轟隆隆」輪胎機械般的紋路滾過,順便,在倒楣的青蛙身上壓上醜惡的句號;反光,刺眼的打在我們的眼中,紅的如火,藍的如鑚,一家家知名廠牌的名字如城市的霓紅燈不停的轉換繽紛。

不知是誰,首先提出關手電筒的想法‧頓時,身體再次融入黑暗,膽小依舊攀上心頭。「你看!」一聲輕呼,點點光芒此起彼落,在草間,在池塘上,彷彿是天上受不了寂寞的星子們,搖著鈴鐺冷冷的滑落。那光,是住在城市裡的我們不曾碰過的,暖暖 的,是童年甜密的回憶。因為周圍的晦暗更加顯得光芒的美麗;柔柔的,是母親傍晚一聲「晚安」,我們陶醉於如此的寧靜。

小心翼翼,我們緩緩的小步前進,感受石梯凹凸不平的實在,偶爾的滑溜使關愛溫溢在枝葉間,暢笑是今晚我們最豐厚的禮物。

出了樹林,灰籃石子地映著銀月,照著我們如襲上一件雪白衣衫,月亮彎彎的淺笑回應我們陣陣的讚嘆,清涼的月色護送我們回到文明的光耀。

乘坐捷運,五彩的霓紅的快速的在我的眼前飛過,華麗的、放肆的在我的人生中旋轉,我開始想念黑暗,默默的呈現自然獨有的光彩。(三毅 林育瑩)

v老師說

假使換一個題目,這是一篇佳作。

【範例十六】

妳坐臥在窗前賞月,對街的男孩仰望妳,妳是在明還是在暗?

日正當中,萬物閃耀,大街上一輛BMW呼嘯而過閃的雙眼一陣花白,一切事物散發光芒,名的太刺眼;半夜下床,四周如墨,我豎起耳多戰戰兢兢,一點一點把重心從腳尖慢慢移到腳跟,深怕踏錯一步,滑一個大跤,房裡太暗,暗的膽戰心驚。我想最迷人的,是難以界定的明暗之間,一種說不清的灰色地帶。

 定坐窗前,我喜歡一邊讀書一邊等待那名暗之際,小小的桌燈本淹沒於沉睡的城市,一出桌面便陷入深淵,不一會兒,我瞥見桌旁的書櫃,灰濛昏暗隱約可見窗略見浮型,長短不一的色塊切割我的窗,從細小的色塊縫隙間望去,盡頭的山柔柔地躺在深邃無盡的藍色被褥,渲染著紅城的溫暖,所有界限都是暈開的,鬆軟舒眠而迷人,留著一種彷彿仙境的幻想。突然,我跳回現實,天已經明亮,一切又變得太清楚直白。

一日黃昏,背著書包一如往常步出教室,從未有過任何交集的你竟追了上來,我下意識的放慢腳步,這是我們第一次如此靠近。空氣忽然變的膠著且黏稠,心跳加速卻又不敢鼓起胸膛用力呼吸,從遠方擴散而來的光讓我看不清你的臉,是否同樣紅的發燙,我發現妳也放慢了腳步,暗暗地希望這條走廊永無止盡,內心默默的竊喜卻不願開口,因為聲音像一盞點亮的燈一但說出口曝了光,唯美曖昧的輪廓將破碎成利刃,亮晃晃地砍去夢想。妳的一舉一動被我放大然而你的心卻昏暗不明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雙肩相碰擦出一閃煙火,你的接近是如此明白,卻又會暗難懂沒有稜線的灰芿人充滿想像明暗之間彷彿充滿了故事。

校門的跑馬燈乎撲向我兩,我趕緊跳開一大步父親明亮的雙眼罩的我不敢直視:「你剛剛有跟誰在一起嗎?」「甚麼?」我裝傻搖搖頭,讓事實留在明暗之間。(三公 林劭緣)

v老師說

作這文筆流暢,有不錯的駕馭文字能力,然而在謀篇佈局上,應注意各段之間的關聯性,否則會有堆砌之失,而最後兩段文意偏了,很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