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有一句名言:「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相對而言國父孫文認爲 物種以競爭爲原則,人類則以 互助爲原則。
去年買了魚缸養了三隻鬥魚甲乙丙,彼此爭的結果是一隻魚丙被逼到跳缸死亡,見狀不對,我趕快去買第二個魚缸,將兩隻魚分開來,哪知因兩魚缸相鄰,會霸凌他魚者甲隔著玻璃還是會"追逐、驚嚇"乙,本以為不住在一缸就沒事了,一段時間後被霸凌者乙竟"抑鬱而死".只好悻悻然地養著這一隻甲, 也倏忽近一年了,眼看這它逐漸變胖、變老, 活力減低,每天長時間"宅"在"水底的樹幹內"(塑膠的魚缸飾物)寂寞~
因此今年動念再抓兩條年輕較瘦小的鬥魚A&B,將收起來的魚缸拿出來用,它們是同時在遼闊的大水塘里被抓過來的兩個好弟兄,因此在魚缸內彼此玩了追逐玩水,也似乎不會因餵食而爭鬥, 然而才不到一星期, 我就發覺不見了一隻魚B.我找了一會, 終於在另一個"水底的樹幹內". 以為B是休息,不料只要B一出來,A就去盯它、啄它,也不讓它吃食, 後來B竟然也成"宅"在"水底的樹幹內"的恐慌、抑鬱一族.見狀不對,但我不去買第三個魚缸,而是請亞力將A抓起來,放過去甲的水缸裡.各位覺得它們會不會爭鬥? 哪一隻會贏?
昨天帶住院醫師和學生到一家知名電子業總部做職業精神疾病的現場訪視.這會議除個案及其公司相關單位主管、同事出席外,連企業工會也來了,一開始公司高層主管和個案與工會針鋒相對火藥味濃,還好我機智化解了可以繼續往下調查. 今天早上則被某家臨場服務機構人員要求一起去見其特約之律師,參與一件員工職業傷病的互訴案討論 , 又是一場長期的攻鬥,下午門診也來了一家知名連鎖食品公司憂鬱症的中級主管,求助我們能否幫助它逃離她在職場所遭受的"鬥爭"
本院與環職長期合作的精神科醫師們強調,憂鬱症的成因很複雜,即所謂BPS-然而在哈佛的研究中已經大致歸納定量其成因占比了(如圖, 加總計為1),除了遺傳, 性格等因素之外, 因為自己的行為有關(0.35),或是非自己的行為有關(ie, 因為別人的行為所致, 0.23) 加起來為0.58 — 也就是將近6成的憂鬱症是人我之間的行為引起, 職場的主管同事似乎就像水缸裡這群鬥魚, 哀~ 人性當中是否真有這種鬥爭性呢 ? 不是獸類的文明的人群, 能否關懷互助? 謹言慎行應該就是最基本的原則呀!

Loading

鬥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