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上光-蔡幸秀

11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河上光(上) / 蔡幸秀(北一女中二年級)

這篇有文學上的質感,作者以小說偽裝的方式自我檢視,以河流作為隱喻,試圖尋找人格分裂、死亡、情慾的答案而不可得,尤其結尾寫得很好。──林俊頴

文中對光影與介質的描寫很美,如同微物之神,作者的早熟與才氣令人驚豔。──駱以軍

冬天的空氣侵蝕著她的喉嚨,並舒服地窩進去,因為那是一處溫軟的場所。若她能夠分神注意自己身體的不適,她會知道自己不能夠再繼續馳著自己的雙腿,在令人心情暗沉的白日裡奔跑。陽光彷彿因為曝光過度而氤氳了開來,從雲緣一路滑下那如同沉重棉絮的沉悶。大抵就是那種使人失去了準則的荒謬陽光。

但她必須不斷奔跑,像一條河只能一直流動。她知道這段路是決勝關鍵,她只能夠贏,她被人如此告知。這段路很長,在這瞬間,她甚至覺得好像沒有盡頭,左邊是垂直的大路,右邊則是……她看不清楚,但她沒有分心太久,她仍然持續她的動作,進而錯亂了她的時空概觀。陡然,她被捉住臂膀,對方的指甲深陷她的肉,她驚呼,然後緩慢轉頭,她感覺自己被捉住的部分就像浸入熱水,躁熱不安而且痛苦不已,感官麻痺而失去作用。她從對方的表情感覺對方並無花費很多力氣追上她,對此,難以抑止的虛脫感蔓上指尖,她終於停下腳步,並面向對方,深深呼了口氣,裝作很喘的樣子,咳了很多聲,對方並沒有催促她,只是靜候在旁,以銳利的眼光細細審視她的一舉一動,至少,這是她的感覺。

「我……我……」她試圖開嗓說話,卻覺得喉嚨痛得如被魚刺劃破。她不禁想起了她和對方去看的畫展中,倒映在她眼球上的那幅畫。畫中的人物像,喉頭被針穿刺過去,畫得極為寫實,對方予錯愕的她一個解釋:這或許代表這人無法擇言而出,我看見他將全身的精力都投注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

「別急,慢慢來,妳為什麼要跑這麼快?是在躲誰嗎?」對方不疾不徐地問著她,聲調優美,她驚嚇而抬頭望了眼對方,對方的面部肌理仍然完美,嘴唇鑲嵌其上並彎曲成她所去過的每個海灣。對方將黑長髮束成馬尾,戴著金屬框眼鏡,她曾暗嫌那老氣。但她知道對方的眼睛並不會因為鏡片的阻隔而有所失去光澤。

「這……這,也不是。應該說,不是這個樣子的。」她低聲說,她知道自己暫時失去組織言語的能力。她看見對方提著一個麻布袋子,裡頭可能裝滿了書。她曾數次在同樣的地方暈眩過,只差沒有將槍口對準任何人。她知道自己正面向東方,但這件事實並不干涉站在此處的她。她再看了眼對方的眼睛,她突然有種自己做錯事情的感覺。

對方扶著她,她知道這是好意,但剎那間,當她發現自己想要甩開對方的手時,她被自己嚇到了。對方顯然沒有發覺在這數秒間她心理狀態的變化,她裝作小鳥依人,倚著對方邁開小小的步伐,她們的目的地本來就相同。對方似乎習慣她這樣將重量整個傾倒在身上,而不顯懊惱。她疲於整理自己內心仍然慌亂的心思,希望將之裁好。她仍在煩惱她的賽程,她不知道她現在算贏算輸。

「昨天、昨天這裡有社運……」她緩緩開口,以緊張而顫抖的語調,說出口的同時她自己便知道自己錯了,對方不可能不會察覺她的怪異。

對方噘著嘴點了點頭,那是對方慣常的俏皮表情,但她此時只覺得惡心,「對呢,我知道那個活動,占據了我們腳下到遠方。」對方隨意指著不遠處,代稱遠方,她順著指尖的弧形看過去那方向,東方,但她不自覺地看得更遠更遠,她隨之而來一陣暈吐感,彷彿整個世界突然打轉,她未曾知曉的那些聲音像顆瘤垂掛此處,發出噪音。她知道如果必須存在,他們勢必要投入自己的軀殼如同投入心力,但如果這仍然只是一個封閉的湖,而她只能作為岸邊的草,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抱持何種情緒與態度。

光昏厥在她的視覺上,拂過去。她剎那間以為是對方晃動的影子。但隨之,她發現對方仍然躺在她的右邊。那不過是她將醒的錯覺。她將自己的雙腿跨上對方的下半身,對方未醒。她嘗試以各種方式靠攏她的夢境,她將對方的瀏海撥到另一邊,她以舌尖輕觸對方的額頭,像蜻蜓點水。瞬間的酥麻將她的感覺從舌尖一路坍塌至喉嚨,她的瀏海遮掩她的視線,窗簾緊閉卻透著日光。她做出各種詭譎的表情,理所當然向著對方,有些甚至以淫猥來解釋都毫無問題。無奈她除了在煙霧瀰漫的場所外,不願再窺伺對方隱藏的任何一處細節。這是一首十二音列的歌曲,她想,她和對方。

她瞥了眼昨晚和對方用功的書桌,堆疊著計算證明與方程式,但都不是她自己的筆跡,對方一定不知道任何暗示,她又想。接著她褪下鬆垮的淺綠色的碎花睡褲和保守的白色內褲,開始撫摸她自己那叢生的陰毛,緩慢的,順從的,寧靜的,沒有任何激烈感情。像一顆懸浮的持續音,喚醒宇宙後仍然持續擴散。

那些過去被種植在她腦海裡的情感瞬間蔓延各處,她知道那些心情雜亂如麻,在荒蕪的地表延伸,她緩慢穿好自己的睡衣,再向另一邊,跨過對方的身軀,對方仍然熟睡而從仰臉轉成側臉,她覺得很有趣。

她的母親早已出門上班,這個月母親輪到了早班,總是六點便出門,但她未曾看過自己的母親身著白衣,她自己生過病時,母親確實照顧得非常周全,但當她一想到母親也不過就是用對待所有病人的方式對待她時,她無法坦然面對。她拉開窗簾,想像自己的睫毛落下陰影在她的眼瞼上,光誠實地滲入這個空間,她從未覺得光能夠那樣柔軟,她看向在夾縫中的城市一景,灰藍色的天空,和萎縮在整個天地一角的城市。密密麻麻而無法辨別。對方因為光亮太大而起身,「早上啦?」對方的頭髮蓬鬆,她從未看見對方的髮如此不整齊,她因此洋洋得意,對方繼續說:「天啊,是不是超過九點了?這實在太糟糕了,不知道為何和妳在一起,格外放鬆,就不小心睡過頭了。妳一定不敢想像,即使假日,我仍然七點就起床。」春風吹皺一池水,那讓她精神疲憊,她驚愕於對方的直接,恐懼又再度攀上她的巔峰,她希求一個墜落。(上)【2014/07/20 聯合報】

「誰叫妳平常睡這麼少。」她說,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異常溫順的口氣很討人厭,但她卻無法不命令自己這麼行為,邊說,她又邊走向對方,坐在床緣,靠上對方的肩,好像這是她唯一的依歸。她的碎花洋裝穿到一半,背脊的骨顯而易見,對方替她將拉鍊拉上,同時,她感覺悲從中來,但隨即她發現她只是將嘔心感誤認為悲傷而已,她憤怒而頹喪了數秒鐘,對方的親切如針扎她,她愧對,但她這麼想的同時,卻偷偷嗅了飄散在空中的氣味,那是特麗莎在托瑪斯的髮梢間,聞過的氣息,她知道那來自哪個森林,會吃人的場所,見不著人,除了遍地泥濘與沼澤,便是鋪天蓋地的安靜與呼吸。對方摸起她的頭髮,她止不住皺眉,而這次,她是真的感到悲從中來了。

她不能相信,一個人的變化可以自方成圓,她不覺得自己是連貫的,她是由各個孤獨的音符或分子組合,成為一個喧囂的個體。上課後第三節,終於有人舉手,問老師說:「唐璜去了哪裡?」唐璜就是對方,她總不敢稱呼她的名,對方也從未發現。她第一節課就發現了,尋找對方是她每天唯一的功課,她告訴自己,來學校只需要記得奔跑(這並非這整件事情的扼要,你必須忘記你應該要尋找驅使你的存在,因為你會驚愕,然後,那些人會不高興地來逮捕你)和尋找對方(這也並非僅限於行為上的意義,這有太多因素,她講不明,她必須放棄知道理由,她並不是為了對方所以說服自己彷彿撕心裂肺,不止因為那是好幾個世紀以前的靈魂,更因為事實並非如此)。她緩緩舉手,希冀老師能看向教室的右方,但老師似乎盲了,因為他睜大了眼睛,喬了喬他的眼鏡,目光掃過整個教室,仍以沉寂的聲音問著:「有誰知道嗎?有誰知道嗎?」完全沒有看見她,這使她憤怒,她揮動手臂,老師仍然忽略,她發現有幾名同學明明看見她舉手,卻只是坦然注視她伸直的臂膀。她忍不住喊出聲:「老師,我知道她在哪裡,她在學校附近那條有如汙濁大河的道路上,她在參加活動,她蹺課。」老師似乎很開心有人回答她,即使她並不懂這有什麼好值得歡欣的。

「這下可好了,班長妳都有記嗎?」她似乎看見老師的唇語碎念著:都什麼時候了,還敢出去參加集會遊行,簡直就是敗壞校風等等隻字片語,但她不確定,畢竟,只看唇片的闔動很容易帶入自己主觀的思想。

「老師,她就是班長,我們班的班長今天不見了。」她沉沉回應。班上同學此起彼落了起來。老師沉默等待大家的安靜。直到寧靜再度籠罩他們,老師終於一臉嚴肅:「我想,妳中午還是去找找唐璜好了,否則怎麼辦?先打手機,去問教官,通知現場,她若是受傷,錯歸咎於我。」她遲疑了一下,過去都不曾有過讓人離開課堂尋找人的可能,或許是因為她參與的活動讓人得以諒解?她不知道,但她更不知道為何對方偏得選今天,因為對方是熱血青年?她覺得荒野遍火,野草都已燃成灰燼,春風卻還在另一頭的峭壁上。

她想像如果她和對方不同立場會是什麼情況,得出了自己只會被咄咄逼入死角的結論,她不懂自己怎麼會有那個膽,去反駁對方,這或許像是一種信仰。她因為懼怕所以如此,卻裝模作樣地倚靠。她更多時候盈溢愛與恨,充滿著執拗與頑固。她期待黑影匯集於她身上,如此一來她就會被短暫蝕去,拋棄這一切一瞬間。

她和對方終將成為一條河。在那之前,她希望吻著自對方流出的忘川水,她可以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如同雨或河或海,一次又一次,綿綿不休。人潮蜂擁,她必須在暈眩的世界裡尋找特定的事物,我們經常被告知要這麼做,她亦如此。她感覺自己的大腿黏著一層薄薄的汗,正午當頭,她需要尋找對方。似乎曾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那些過去都沉澱在深層的記憶之中。她害怕自己的模樣獐頭鼠目,或者格格不入這群正集中精神於靜坐抗議的群眾。她事實上連他們的主張都不清楚,對方曾經解釋過,聽在她耳中,像描繪雲彩的肌理那樣輕盈,如今想起來卻像大雨滂沱的霧景。她放慢自己的腳步,深怕自己會錯過找到對方的機會,她小心翼翼的踏出步伐,擔心自己會踩到其他人的衣角,有些人對她視而不見,有些人則予她以一個厭煩的神情。

我必須要趕快找到對方,她想,如同我每天在這裡逃避她的追趕,異曲同工。她看向西邊,但卻還是看不清楚上頭的圖樣,她只看得到一個輪廓,就像她只知道自己情感的大概,而不能辨清其中的枝微末節。

「妳怎麼在這?」這聲音像是呼喚她,所以她循著聲音轉頭,對方盤腿坐著,這是她第一次由上往下看著對方,對方的髮旋由左向右。對方顯然很不明白她為何出現此處,對方的額頭綁了綁帶,左手還拿著瓶礦泉水。

「我被派出來找妳,妳沒有請假,所以這算翹課。」

「這可奇怪了,我向他們解釋過。」對方站起身子,拍拍自己的臀部,顯然對方也感覺到了被俯視的感受,對方又說:「看來他們完全不能接受,他們只是做做樣子回應我,沒有比這種事更令人反感了。」

她沒有回應。對方的臉較平常為灰,似乎沾了點塵土,對方流了汗,髮鬢都因為濕潤緊貼著臉龐,但她卻聞不到對方的汗臭味。她知道在人如此之多的此處,只有對方這個個體得以存在於她所處的恐懼之中,所以她沒有說話,她緩慢地撥開對方的瀏海,那有些困難,因為她比較矮。她什麼也沒做,就是那樣輕撫著對方沾了汗水的髮,她知道自己的指尖觸及了她們之間最後的瞬間。這就是最後了,她想,她深深吸了口氣,然後,她感覺自己的下體正在灼燒,那是月經來的預兆。那是一個玩笑般的恰巧。

她曾經感覺喘不過氣,當她躺在名為她們的河流底層時。她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因而快哭了出來,如果人們賦予這個行為一個名稱,而這個名稱卻與實際的性質不相稱,那麼她是否可以改變這個行為的名字?她知道游泳池的天窗曬進日光,光線在水波中遊蕩,水中格外清晰可見。她此時潛在水池像潛在魚缸裡,她覺得自己持著感情就像金魚拖曳著一條糞,怎樣也無法甩開。她應該要知道。對方背脊的凹陷程度,大腿的曲線在水中被水柔軟撫捏,那些細微的晃動全都不自覺地沉澱在她的眼底。她感覺自己即刻就能衝破這層阻礙,但最後她發現事實上沒有任何事物阻攔她。她此時被對方追趕,她知道對方的游泳速度數一數二,她知道自己只能一直往前,換氣的時間帶來的會是冗長的拖延,所以她必須忘記呼吸,或者,忘記自己曾經呼吸過,如此一來她便能忘記自己為什麼要因為恐懼而不回頭。水光激起,回音嘈雜,但她只聽見鳴聲作響,嗡嗡聲在她腦中徘徊。她知道那是一種安慰,像小時候,她伴著母親的拍背入睡。

她想像自己在那個早晨之中,親吻了對方的唇,但那條大路的前方,她被對方追逐而奔跑的景象卻硬生生打斷這個幻想,她將對方置於書桌上的書整齊收好,計算廢紙拿去回收,就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一樣,一切仍然安好。她想像自己是一道寧靜的光,昏厥在對方的眼瞼上,使得對方的睫毛落下陰影在光之下,然後,她可以緩慢的闖入她的眼簾,像進入她的脈動,光將跟著她的律動形成曲線,一拍接著一拍,一拍接著一拍,然後光會納進桌上的鉛筆,城市的陰影,對方的身體,及其他,匯成一條清澈的河,當它愈來愈寬的時候,她便能從之中甦醒,東方的光將與她替換,沉入河底。【2014/07/21 聯合報】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

想像與現實平行交錯──——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

邱楷恩/記錄整理

時間:2014628日上午10

地點:聯合報大樓204會議室

決審委員:朱天心、林俊頴、吳鈞堯、劉克襄、駱以軍(按姓氏筆畫排序)

列席:許峻郎、宇文正、謝靜雯

  此次收件共計210篇,5件不符資格,由初複審委員鍾文音,何致和,王聰威,蔡逸君,高翊峯,陳雪評選42篇進入複審,後選出20篇進入決審。初複審委員認為,此次較少看到類型小說,表現四平八穩,有些作品看得出來是技巧純熟的創作者寫的,程度不錯。

各陳整體印象

  會議開始,由劉克襄擔任會議主席,請決審委員發表各自對此次作品的看法。

  吳鈞堯首先提出,對此次文學獎素質感到驚訝,認為「前幾屆是在沙裡挑金,現在是在金裡挑鑽石」,學生們的作品大致分為反映社會現實及想像敘事等兩派,希望這兩類作品都能被囊括於獎項中。

  駱以軍則提出不同的看法,引述米蘭‧昆德拉「生活在他方」一說,指出高中生可能受到動漫影響,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中採用雷同的情感背景及文學技術,其敘說如同正常時光流動裡的他方,容易淪為太單薄或太感性的敘說,太多操作文學技術的痕跡。

  林俊頴坦言不常看中學生作品,有時難以進入其小說世界,並戲稱這就是所謂的「代溝」,但仍然試圖了解,也看到不少令他驚訝的元素。

  劉克襄則指陳這是不同世代的生命縮影,他既欣賞也希望提出質疑,作品中的不確定性是他圈選時考量的重點之一。

  由於適逢會考,朱天心提到作文儼然成為文學運動的現象,也表示自己會很想「鑑別出不是作文的部分」,避免形式(自我命題並緊扣之)與修辭(過度堆砌)類似作文「升級版」的稿子,希望選出文學味道較強的作品,以區隔這兩種寫作方式。

第一輪投票

第一輪投票,由評審委員以不計分方式,勾選出每個人心目中的前六名:

〈燈,灰石頭〉(朱)

〈薛丁格的我〉(林、吳)

〈我是在中央公園站的出口遇到那隻山羊的〉(劉、林)

〈河上光〉(朱、林、駱)

〈搏兔曲〉(駱)

〈水深〉(劉、吳)

〈那天下起麵粉雨〉(吳)

〈回家〉(劉、吳)

〈森林〉(林)

〈在他方〉(劉)

〈失重〉(劉、林、駱)

〈兩棲類〉(朱、吳)

〈菜尾〉(駱)

〈長頸鹿的腳印〉(劉、朱、林、駱)

〈轉〉(朱)

〈賭徒與祢的板凳〉(朱、駱、吳)

一票作品討論

會議主席劉克襄提議由支持該篇作品者提出說明,若獲得其他評審附議,則作品可被納入圈選範圍。

〈燈,灰石頭〉

  朱天心大力推薦此文,認為文學性很強、也兼具畫面感,是這批作品中令她印象最深的。行文間「好整以暇地捕捉一些恍惚的東西」,在創作的態度上是很好的狀態。

  林俊頴表示當初有猶豫是否投給〈燈〉文,認為作者在統合上出現問題,是優點也是缺點。劉克襄與吳鈞堯表示認同,吳也認為此文像是電壓不穩,甚至得用圖像思考來幫助理解,沒有投的原因是前後文缺乏可供比對的線索。

〈搏兔曲〉

   駱以軍認為此文充分展現出高中生的幻想世界。

〈那天下起麵粉雨〉

  吳鈞堯表示,他選擇此文原因有二:一是認為作者擺脫了對小說的理解框架,以虛造空間比擬真實,將讀者引入文中的末日時空;二來作者對想像力的掌握很奔放、也具有幽默感,基於鼓勵心態而投了這篇。

  駱以軍則持反對意見,認為此文缺乏對這想像國度的支撐,並推測可能是高中生閱讀漫畫的背景所致。

〈森林〉

  林俊頴認為這是一篇自我寓言,打獵即是作者面對死亡的格鬥過程,有海明威的味道。他疑惑於現代青年為何會如此強烈的意識到死亡,對於作者「有這個勇氣可以沉溺在對死亡的想像跟投射」,抱持理解與同情的立場。

〈在他方〉

劉克襄表明放棄,承認此文「作文」的味道重了一點。

〈菜尾〉

駱以軍表明放棄。

〈轉〉

  朱天心驚訝於作者對此時事議題的處理,因為選邊站並不容易,「連成熟的作家都不見得能處理得好」;另一方面,她也表示「很怕落入社會關懷就會被加權這件事。」

  駱以軍分享自己有看到台大學生製作的議題相關影片,看得出來那是親身參與,但這篇「感覺只是捕捉新聞的畫面」。

兩票作品討論

〈薛丁格的我〉

  林俊頴認為此篇是對恐同(同性戀)的投射與想像,但不覺得作者理解理論本身,也不欣賞以謀殺作為文學上的設計,「感覺也是動漫看太多」。然而「因為試圖想理解跟同情,就投給了他。」

  吳鈞堯也坦言,一開始閱讀時認為作者使用某定理來寫故事的手法「很技術性」,但多看幾遍後發現此文處理了世事的假面與平衡,對於同志此等敏感議題,若避免衝撞,日子是否會比較好過?他對作者的解讀是,或許不要揭露才是一種幸福。

  駱以軍證明自己沒投給此篇的理由,一來指出變態、虐待等情節,在文學傳統中早有對虐殺的處理;二來認為作者使用「薛丁格」此等具有強烈暗示性的哏,作品中卻沒有以理論相呼應,而是使用視覺上的相似來連結,「我覺得反而是技術性不夠。」

〈我是在中央公園站的出口遇到那隻山羊的〉

  林俊頴認為這整批小說中,很多題材都關於問題家庭或對自我的懷疑。然而,作者們幾乎是「集體式的討論死亡」,且大多使用自我分裂、鏡像等相似手法。然而,〈山羊〉一文很本分地以自己作為中學生的書寫位置來處理失去,雖然村上春樹的影子太重,但並不強說愁。

  劉克襄附議此篇帶有一種溫暖,「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消逝」,可惜結尾沒處理好。

〈水深〉

  吳鈞堯與劉克襄均肯定此篇的社會寫實性質與文學設計手法。

  吳認為這雖是常見的社會寫實議題,但欣賞作者以小孩潛入水中躲避流言蜚語、父母在小孩身上塗滿自己喜歡的顏色等手法來表達下一代的無辜。

  劉克襄也表贊同,「結尾媚俗的表達我反而可以原諒。」因為是一種時代的反映。

〈回家〉

  吳鈞堯讚賞此文是「形式簡單但有力量的作品」,裡面有一種悲壯的循環,也不失詼諧感。駱以軍和朱天心則針對技術層面提醒作者,須意識到文學中的處理已經推進到甚麼地步,不過,朱天心退一步說:「現實是可以越演越烈,但要意識到文學中的累積,不過對高中生可能比較難。」

  林俊頴則質疑以衛生紙來處理拆物如此嚴肅的社會議題,邏輯與力道都不足,搔不到癢處。

〈兩棲類〉

  吳鈞堯讚賞此文將社會事件敘述成冒險故事的迷人手法,將加害者而非受害者分裂成兩個人,很有趣。朱天心強調,以現實為基礎而衍伸出的幻想場景才有力道,這也是本篇較其他想像敘事作品特出之處。

  林俊頴分析此文與〈水深〉、〈在他方〉均描寫問題家庭,其意象與處理方法也都跟水有關,疑惑道「為什麼現在小孩對家庭會有這麼黑暗的想法?」自陳偏好較為溫暖、合乎這年齡該有樣貌的作品。

三票作品討論

〈河上光〉

  此篇獲得大部分評審肯定,但也一致認為文字有些累贅。

  林俊頴的讀後感很兩極,認為此文「有文學上的質感,但又文勝於質,擺盪在好惡之間。」他分析作者以小說偽裝的方式自我檢視,試圖求取人格分裂、死亡、情慾的答案而不可得,因此以河流作為隱喻來解決。他認為結尾寫得很好,完全不見前半部的贅字問題,肯定作者的才華與潛力。

  朱天心呼應總評時對文學與作文的討論,認為此文與她所認知的創作較為接近,而非像寫作文一樣,先自己命題,然後「用各式各樣高明或不高明的方式」反覆呼應。她雖然肯定〈河上光〉的文學性,但也直言「很想把這篇放進脫水機去除掉贅字」,認為文字要是簡約一些會很好。

  駱以軍表明對此文的高度讚賞,文中對光影與介質的描寫很美,如同微物之神,使他迷失其中,驚豔於作者的早熟與才氣。

  吳鈞堯並未選擇這篇。他肯定這是一個非常寧靜抒情的話題,但閱讀時不斷被文中的矛盾自我破壞干擾,讓「光」也因此黯淡。

〈失重〉

  吳鈞堯認為此篇也像是作文,雖然討論背叛卻缺乏鋪陳,沒什麼說服力。林俊頴則將此文理解為作者面對失去的自我防衛,寫自身對世界的相處與維繫,透過小說形式自我認識。

  駱以軍形容校園一角的鞦韆架如同日本動漫中靜止的小宇宙,主角在當中重構空間與情感,如同一場對手戲。這類作品在本屆中同質性雖高,但「我還滿吃這味的。」

  劉克襄與朱天心坦言難以進入本篇劇情。劉克襄認為這反而是引人入勝之處,朱天心則表示當中的感情描寫略嫌輕薄。

〈賭徒與祢的板凳〉

  評審們普遍表達對本篇鄉土寫法的警戒。駱以軍表示,他對鄉土書寫具有美學上的防衛,會質疑只是「小楊富閔」的出現;但讀來注意到行文中具有運鏡感,描寫機車駛進魚港等細節,小說意識很強,「我覺得這簡直是沈從文了。」

  吳鈞堯也擔心本土話題主流化的浮濫現象,但肯定此文以板凳切入所帶出的庶民信仰。朱天心認為,這顯示了鄉土教育的成功,但也表示書寫難度大幅降低;不過「這篇成熟老練到無法拒絕。」

  劉克襄與林俊頴在第一輪中沒有投給這篇。劉克襄坦言自己受不了哲學對談的語言,林俊頴則認為這種新鄉土寫法不夠地道。

四票作品討論

〈長頸鹿的腳印〉

  本篇是第一輪最高票的作品,五位評審中有四位予以讚賞,一致肯定此文清新的氣息,不追求重口味話題,很平實地捕捉住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沒投此篇的吳鈞堯則質疑邏輯不合理之處,例如放在戶外的蠟像。

第二輪投票

  討論結束後,評審決議放棄一票作品,〈燈,灰石頭〉雖在第一輪中只獲得一票,但在朱天心大力推薦及其他評審附議下,與其他獲兩票以上作品進入第二輪投票。此輪中每位評審依計分制給分(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依此類推至第五名1分),選出前三名與五篇優勝。

〈燈,灰石頭〉:12(1、朱5、林2、駱3、吳1)

〈薛丁格的我〉:0

〈我是在中央公園站的出口遇到那隻山羊的〉:8(4、林4)

〈河上光〉:16(2、朱4、林5、駱5)

〈水深〉:3(3)

〈回家〉:4(4)

〈失重〉:4(3、駱1)

〈兩棲類〉:4(2、吳2)

〈長頸鹿的腳印〉:15(5、朱3、林3、駱4)

〈賭徒與祢的板凳〉:9(1、林1、駱2、吳5)

    評審對投票結果均無異議,按照積分,前三名依序為〈河上光〉、〈長頸鹿的腳印〉、〈燈,灰石頭〉。〈賭徒與祢的板凳〉、〈我是在中央公園站的出口遇到那隻山羊的〉、〈回家〉、〈失重〉、〈兩棲類〉不分名次獲得優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