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先生寫字
臺先生寫字
踏出病房的門檻,忍著噙著的眼淚,一時禁不住地漣洏灑落下來。昏暗的醫院長廊,有秋風蕭瑟。我走過一扇又一扇的病房門前,雙頰冰涼,衷情傷悲。
臺先生羸弱乏力地躺在病床上的印象,深深地烙記在我腦中。枕頭上方蒼白日光燈,照映著他蒼白的病容。臺先生彷彿知悉我去探望,偶爾勉強地睜開眼睛看看,甚至勉強地做出一種笑意,表示認得我。一隻手在半空中稍稍晃搖了一下,隨即無力地落在仰臥的胸前。那是我熟悉的手勢。平時言談之際,他往往習慣這樣子輕輕晃動手,助益談興氣氛;而今,他的手依然十分清秀修長,卻已變得格外瘦削。我用雙手輕輕握住那隻瘦削的手,竟覺得自己的掌心意外溫熱。臺先生又睜眼看到了我,「你還沒有走啊。」聲音微弱,卻是清晰可辨。「您好累,好辛苦,是不是?」我貼近臺先生的耳邊,稍微放大聲量說。他閉著眼睛,緊鎖著雙眉,道出:「人生……」在枕上無奈地搖頭。我明白他是想說:「人生實難。」近年來,他經歷許多的離別,常說的這四個字,典出於陶潛〈自祭文〉:「人生實難,死如之何。」我曾聽他提及此四字,在莊尚嚴先生病重際,在臺師母離開後,在張大千先生逝去時……現在,他在病榻上,用微弱得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出兩個字。我想我了解臺先生的心情:人生實難!
我在黑暗的長廊上走著,臺先生那雙瘦削無力的手,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同樣是清秀的手,修長的手指,從前總覺得與他高大壯碩的身軀不甚相稱。那是一雙藝術家的手。除了教書治學之外,臺先生的書法、文人畫和篆刻,都是別樹一格,名聞遐邇的。
我記起不久前(其實已是八、九年前之事了。時光流逝,委實令人驚心!)有一次新春過後,在他溫州街龍坡里的書房裡,臺先生頗欣欣然自得地展示他新製的石印,上刻著「辛酉年」。他要我特別注意石印側面刻的字:「開歲八十矣戲製此印以驗老夫腕力」,不等我讚美,臺先生自己很開心地說:「不錯。手勁還可以。」
豈僅手勁可以,八十歲戲製石印的臺先生,身體健壯,行步如飛,菸酒談讌,而退休後的清閒生活,則又使他有更充裕的時間寫字作畫,自得其樂。他寫字作畫不但自娛,且又慷慨闊綽,除了少數他所討厭的人(臺先生心中自有善惡喜厭標準,接近他的人都知道)以外,有求必應,甚至輾轉求墨寶者,亦不拒絕。不過,逐漸的,書債累積,令他厭煩。有時,我登門拜訪,適逢他正作書償諾,難免聽到言語之間有一些倦怠不耐,便勸他不要那麼認真,可是他也只能嘆氣:「唉!答應了人家的,有什麼辦法?」寫字到了那種程度,恐怕是漸漸脫離了自得其樂的境界吧。有時候,也有人託我求臺先生墨寶,在那種情況下,我不忍心開口,也不便於擅自代為拒絕,便往往在臺先生送給我的一些作品當中選一幅,再轉贈與人。
臺先生賞與學生字畫,最不吝嗇。誠如他在靜農書藝集序所說:「大學友生請者無不應,時或有自喜者,亦分贈諸少年,相與欣悅,以之為樂。」我個人從未敢向臺先生開口求字,然而,多年來竟也不覺得累積了許多他分贈令我欣悅的寶物。其中最值得一記的是,某年初秋,豫倫和我邀請臺先生和另幾位師友來家中餐敘。我自己下廚做了臺先生最愛吃的雞燉排翅,及幾道小菜。那天傍晚,臺先生比別的客人早來半小時,手上提一瓶美酒,又一捆字,卻叫我們先收下莫打開。待客人走後,我們懷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打開來看,赫然近二十幅大小不同,字體有別的墨寶。有幾副對聯,也有不少臺先生最具特色的倪體行草,尤其令我感動的是兩大橫幅字,一是王粲的登樓賦,一是庾信的哀江南賦序。我立即打電話道謝。臺先生有些醺醺然的說:「好玩的。寫著玩,給你們夫婦倆留做紀念。」又說:「今晚喝得很痛快!菜做得也不錯。」
據我所知,臺先生時常如此即興餽贈字畫,令人受寵若驚。他送給學生及幼輩字畫,時則有上款、下款與印章齊全,時或缺其一、二,有時甚至無款也無章,或者利用裁餘的紙條寫一些前人集句對聯,也都是趣味無窮,教人愛不忍釋。臺先生教書多年,桃李滿天下,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老師最鍾愛的學生,蓋即緣於此。
十五年前的夏暮雨過後,一日,臺先生忽然步行到我家來。我們隨興閒談,起初喝著茶,後來他問:「可有什麼開過的酒沒有?」找到了半瓶威士忌,再盛兩碟子花生米一類佐酒小肴,我陪老師淺酌起來。天色漸暗,想留他便餐,但臺先生說,晚上有人邀宴,順道先過來的。又說:「有一卷詩鈔,給你留著。不過,現在不必急著裱,怕外面人看了不太好。」當時,臺先生的語氣有些神祕,我也便唯唯諾諾道謝收下。那詩卷長達三七○公分,上書四十五首詩,從早年在四川 白沙時代所作,到當時所寫,可以看出一個動亂時代裡,一位熱血書生的家國憤慨。卷末有跋文:「余未嘗學詩,中年偶以五七言寫吾胸中煩冤,不推敲格律,更不示人,今鈔付文月女弟存之,亦無量劫中一泡影爾。一千九百七十五年六月九日坐雨靜農書臺北龍坡里之歇腳盦」。後有二印,上是「澹臺靜農」,下為「身處艱難氣如虹」。我逐首讀著,視覺逐漸朦朧,看到後面的跋文,早已感動而淚水婆娑滿面了。十五年中,我一直遵守承諾,未敢稍及此事;今日較諸往昔已大有改變,而臺先生病榻上也親口允准,乃遂將之裱妥,公之於世。臺先生是性情中人,其中一字一句都是嘔心瀝血的情志,也足供做半個世紀來艱難時代的見證。
在臺先生的言行舉止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傳統中國文士的氣節與風骨,甚至略嫌守舊的價值觀念。他寫字純粹是為了興趣愛好,所以初時隨興餽贈,即使轉輾求書的人也不例外。不過,正如他在書藝集序中所說:「外界知者漸多而索求者亦眾」,有些外界陌生人士於獲得墨寶後,不知何以報答表謝忱,而他能菸善酒之名氣也廣為人知,所以逐漸的,大家便以菸酒表示敬意。求字者越來越多,名菸佳釀便也越積越多。龍坡里九鄰的書房後面有一間加蓋的長形小書房,菸酒與書籍雜陳。中文系師友宴會,臺先生必定欣然攜酒參與;而我有時突然相訪閒談,回家時也偶爾意外地恭敬不如從命,帶一條菸或抱一瓶酒走。推辭是沒有用的。「拿去,拿去。我這裡多的是。」「這淡菸是女性抽的。」他總是有一些令人不能婉謝的理由。有一次,甚至還送了一枚好看的打火機給我。
自從臺大退休以後,求書的人難免多一層考慮,於求字獲應之際,偷偷地包一些潤筆致意。臺先生總千方百計退還,受者又不免於購禮奉敬。我們學生輩之間,遂有人勸老師不妨收下人家的謝意,否則求字的人真不知該何以為報,我們又力陳:寫文章尚且有稿費,畫家也是賣畫的,寫字何以獨免?而況此事古已有之,隋代的鄭譯曾說過:「不得一錢,何以潤筆!」清朝鄭板橋且定有潤格。大家說得振振有詞,臺先生大概也稍感心安,其後始漸漸接受潤資。
臺先生淡泊名利,雖然他善書道之美譽已著稱海內外,日本書道會屢有信函稱讚,欲為之編纂專刊。我遵囑為他譯讀頌讚之詞時,他面色猶有些靦腆不自然。對於日人所製的毛筆,臺先生倒是十分喜愛,每次我有機會赴日本旅行或開會時,總不忘去東京的筆墨老鋪溫恭堂選購一些筆和墨,他多年來習用「墨之華」,筆,則偏好「一掃千軍」以寫大字,「長鋒快劍」以書小字。溫恭堂是日本著稱的古老店鋪,店主已故,老闆娘猶稟具傳統世風,聞悉用筆者是中國書道名家,她每回都親自代為物色精上之品,且用特製小梳,細心一一為之梳開羊毫毛筆,至自己滿意為止;時則又贈送一些撒金字畫用紙一類的小禮物。溫恭堂的毛筆品質極佳,價錢也昂貴,臺先生不願意接受我贈送,我也不敢拂逆他的意思,所以總是折合臺幣,計算得毫釐不差。
走筆至此,則又記起今年暑假過後,我從美國回來,次晨去臺先生新搬的家探望。那時他雖已臥病多時,精神尚好,閒談種種之餘,他告訴我:「昨天剛剛退還了幾筆款項。」那是求字的人預先奉致的潤資。「做買賣,向來規矩如此。不能交貨,就得退還定金啊。」他斜倚在家人為他重疊的枕堆上,習慣地晃搖著一隻手說。大概是想要說得輕鬆一些,幽默一些的吧?可是,說完凝視自己的手,他忽然神色凝重起來。我望著當時雖已乏力而尚未至於瘦削的那隻右手,也非常非常難過起來。書道寫字之於臺先生,合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項之一。數年之前,因腦部微血管破裂而施行開刀手術,八十餘歲高齡的臺先生竟以驚人的速度復元。返家靜養未久,他已迫不及待地在書房試筆。從初時所寫的無力乏氣,到逐漸恢復往日筆勁,甚至於愈形蒼茫雄渾,我看到那種喜悅在他面上,豈單是拾回信心而已,應可說是重獲新生吧。
不過,我又憶起,始悉罹患重病時,各方友朋學生均有來信慰問,其中李方桂師母的慰問卡片上附言,最令臺先生欣慰。那上面寫著幾句話:「您這一生當中吃的好菜,喝的美酒比任誰都多。教的學生,交遊的好友也最多。您應該感覺驕傲,您的一生真可以抵上別人的兩輩子了。」每一次我去家中探病,臺先生都要叫我反覆再三地讀這一段文字,後來又囑我代為覆信致謝。現在,我倒是認為,李師母的那一段話後面應當補充:「您這一生當中所寫的字比任誰都多而且好,大家都十分珍愛,您可以滿意無憾了。」
臺先生的手,辛勤地寫了那麼多字和文章,繪過那麼多畫,刻過那麼多印章,且都受到喜愛、欣賞與推崇,而今休息,委實無所遺憾了。
☉問題討論
1.作者何以說:「臺先生的言行舉止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傳統中國文士的氣節與風骨」?請依作品內容回答。
2.在人物描寫方面,本文與「從溫州街到溫州街」一文的差異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