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析-訓儉示康

v文章分析

閱讀框內甲、乙二段文章後,請回答:

(一)「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作者如此說有何深意?請加以闡述。

(二)請舉一事例說明「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合計文長限250~300字(約11~14行)。

材料()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材料()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司馬光〈訓儉示康〉)  

【答題注意事項】

1.回答第1小題時,要兼顧甲、乙兩項材料,在位者如不能禁止奢靡之風,則「居官必賄,居鄉必盜」。

2.第2題之君子特指為政者,因此舉例時要特別注意。

【範例1-1

身為當局者應當以身作則,予人民正確的觀念,而當時的社會風俗所以如此奢靡,在於士大夫之家宴飲時酒菜果品務求奇珍,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官員的做法反而使世風更加敗壞,而這些不能以身作則的官員也必定居官受賄,在鄉為盜,將導致國家的敗亡。

【範例1-2

當時風氣奢靡,但是風行草偃,如果能從上位者開始改正風氣,則百姓自能杜絕如此惡習,但當時之上位者非但不能以身作則,反倒隨俗奢靡,如此則從政者可能「居官必賄,居鄉必盜」,終而危及國家安危,豈能不謹慎呢? 

【範例2-1

李斯本有才之士,但因為慾望太大,和趙高互通聲氣,參與沙丘政變,終為趙高所害,史記李斯列傳曰:「儉節仁義之人立於朝,則荒肆之樂輟矣」假使當時他寡欲簡約,行丞相之正道,而不被權勢所蒙蔽,可能就不致有東門黃犬之嘆,腰斬咸陽了。(三公 陳詠佳)

【範例2-2

齊桓公好口腹之慾,雖有管仲輔佐,卻難敵美食當前的誘惑,不顧管仲之諫,任用為了討好上司可以烹殺其子的易牙,終於遭致災禍,餓死於縲紲之中,正印證司馬光之言,上位者不能寡欲,則不能依正道而行,且為外務所控制,反之,若上位者能謹守禮分,減少慾望,崇尚節儉,則人民風行草偃,國家可以長治久安。(三公 尤沐惠)

【範例2-3

南宋秦檜設非貪戀權位的甘美和隨之而來的錦衣玉食,他不會成為如今人人唾罵的大奸臣。他甫入仕時,也曾是愛國愛民的熱血青年,但過度膨脹的慾望使他漸漸忘記了初衷,無法抵抗世俗的誘惑,不能依正道而行,而與金人勾結,終死於此。假使他向林則徐一樣,不畏權勢,堅持對的想法,那他也會是一個世代稱頌的忠臣。(三公 唐明秀)

【範例2-4

唐代諫議大夫魏徵一生清淡寡欲,家中簡陋,沒有待客之正寢。即使在六十大壽之日,因其在朝中地位烜赫,不少人持禮往賀他也不以珍寶為貴,不以人情世故為懼,所以在面對好友徐茂公、長孫皇后送禮來賀時,能以端正朝風為己任,堅持不收贈禮;在太宗之前能無所畏懼地犯顏直諫,凡此,皆是君子寡欲,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的最佳典範。(三公 楊宛芸)

註:

魏徵60歲時,李世民要為他作壽,但魏徵提出一概不收禮,並指派兒子魏敘玉,具體操辦。不料,當壽辰一到,首先遇到的就是李世民皇后,前來送禮,並附有詩一首,詩曰:「德高望重魏愛卿,治國安邦立大功。今日皇室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

魏徵見了,靈機一動,在李世民的詩下邊,又續了四句:「保唐扶李丹心忠,魏徵最怕念前功。盡忠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皇后看了魏徵的詩,只好攜禮回宮去了。

皇后攜禮剛走,軍師徐茂公,帶着禮物就趕來了。說來奏巧,徐茂公的禮品上也有一首詩:「你我都是老盟兄,一起布陣殺敵兵。天長日久情意深,送禮祝壽為友情。」魏徵一見,隨即提筆續詩:「徐魏本為文殿臣,情長意深一條心。良辰淡飯吟詩賦,通宵達旦論古今。」徐茂公看了魏徵的詩,無話可言,立即攜禮回府去了。

為魏徵祝壽送禮的人接連不斷,但所送禮品都被他一一婉拒。

【範例2-5

陶淵明淡泊名利,慾望寡少,所以能不為五斗米折腰,放棄出仕為官的機會。雖然生活因此困苦貧窮,但所謂知足常樂,他也因此種豆南山,採菊東籬,享受徜徉於自然中的真趣,自由自在地吟詠詩歌,到親朋好友家暢談飲酒。他不被做官及金錢的慾望所束縛,因此能依照自己的心志,過著「但使願無違」的快樂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