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用的誘發電位檢查包括視覺誘發電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聽覺誘發電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體感覺誘發電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其中視覺誘發電位是施以視覺性刺激(閃光或圖形反覆刺激),由視網膜接收後經視覺徑路傳到大腦枕葉之視覺反應區,記錄所激發的腦細胞電位活動。圖形反覆刺激所得之誘發電位,正常,清醒下呈“V”字形,含有二個負(N)波及一個正(P)波,其中又以正波P100之判讀最具意義,根據其潛期、振幅及波形之改變可用以診斷及定位視神經徑路之病變;如視神經炎、球後神經炎、多發性硬化症等。然而有時病人故意”看不見” 也會影響結果。

而聽覺誘發電位則是用聽覺刺激誘發聽神經反應,傳到大腦聽覺中樞之活動電位,以電極於頭部記錄而得。正常的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有七個波,分別代表聽神經到大腦顯葉之聽覺徑路。其中又以第135波最具臨床應用價值。可用於聽神經及腦幹病變之檢查定位,提高多發性硬化症之診斷率,評估昏迷患者之預後;同時可用於手術時監視聽神經及腦幹功能,避免開刀時之損傷。在職業性聽力損傷上則可以判定聽障之程度, 是比PTA (有時病人會故意”聽不見”) 為客觀之檢查。SSEP 也可以應用在聽力損傷之評估。

Loading

誘發電位檢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