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手部疼痛的原因很多,狹窄性肌腱炎最常見,而狹窄性肌腱炎中最常見的有板機指及迪魁文氏症 (de Quervain’s disease) ,後者又稱媽媽手,它是指大拇指靠近手腕側邊的伸拇指短肌腱與拇指外展拇指長肌腱之狹窄性肌腱鞘滑膜囊炎。當患者在使用拇指而肌腱移動時,會產生疼痛感及有卡住的現象。

媽媽手常見於五十幾歲或生產過後之婦女,大部分原因是由於不正常的用力方式或是反覆的用力過度,例如洗衣服、扭毛巾等。許多產婦在抱新生兒時扥住嬰兒頭部的那隻手,在不當的姿勢下用力,並且經常重覆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引起肌腱損傷發炎。

所謂「媽媽手」其實不是媽媽的專利,職業活動也是重要病因之一,工作中需要長時間並且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都是容易罹患媽媽手的族群。例如打字、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必需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操作大型相機的攝影師、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等等。現代人使用電腦滑鼠的時間日益增加,長期間伸展手腕及大拇指的動作,很有可能也會得到所謂的「媽媽手」。如時間過久,則會進一步造成腱鞘肥厚的現象,此時在腕部拇指側近端可摸到一突出腫塊。

急性疼痛腫脹期時治療方法,包括立即停下手邊的工作,讓手適度的休息;於患部局部冰敷,可減少腫脹及疼痛; 深部摩擦按摩;給予垂直受傷肌腱的方向,施予深部摩擦按摩、以及口服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物。慢性期時局部熱敷、電療等物理治療,局部注射或口服類固醇,手術治療等方法都可以考慮。

預防媽媽手要避免拇指單獨承受過多的重量負荷,而造成發炎。在日常生活方面,一定要有適當的休息,避免必須經常重複、且長時間的拇指用力動作,平日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的耐力。

Loading

媽媽手! 職業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