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參與台大醫科大二醫學與社會的小組教學課程,每組只有7-8位學生,由一位老師帶領當引導者(facilitator),但是學習由學生自己來,並且每一堂課討論要選出學生當主席與記錄。問題導向式的學習指導的原則是由老師根據學習目標,收集相關資料,撰寫教案,提供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主動學習,互相發問與解答,以增加知識與了解,在臨床實習中了解相關之科學知識以及非科學(如社會與人文)之課題,以達到全人學習之目標。以真實病人、故事甚至自製故事來啟發討論的方法近來備受重視。個案必須真實,最好有圖畫、對話使之生動,也需前後一致,通常提出廣泛之問題、特定的情境、並逐步發展到特定主題,老師也要事先構想學生之學習目標與成果是否能經此達成。

人總是關注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聽眾注意力時間有限,故必須針對聽眾的主要立場,主觀點做一調查,而故事式的開頭法 -新聞報導式,或以揭開情趣之暗射是好的引論法。最近演講:一位在雲林養雞場檢驗室之女員工,雖然自食品檢驗科系畢業,防護如何無知,肝衰竭了之後如何得救,我如何參與此事件,及該公司因何忙碌、對政府處理的態度如何,將一些人物、環境、過程加以編輯架構,例如反差兩位檢驗室員工呼吸防護方法之不同,極峰所在為肝衰竭之救回(配合從教會轉介台大王教授洗肝機救治之過程)、現場驗證暴露之危害(配合專家採樣之進行) 、職業病最後如何認定(文獻不太可能且病人有服用減肥藥,但是..)。又例如另一外勞集體肝功能衰竭的故事,就加入台灣與國外電子廠之使用TCE差異,以及人物之對話:本國雇主:(我們沒有用TCE 擦拭)以及王教授:(中毒意外事故發生後,雇主就會馬上將危害物換掉湮滅證據!) 來凸顯我國職業病之診斷困難,再引入遒勁警策之結論,並引申後續對職業病制度之影響。前一個案問題是N95 可以支撐多久,引申至呼吸防護具之種類與使用。但講故事不應過份注重教訓這環節,讓學生漸漸體會故事之寓意;吸收因而來得深刻。讓學生代入角色中,使他投入,專注,亦能訓練思考。說到重點時可問:「跟著發生什麼呢?」「你猜結果是什麼呢?」使他們感到生活有趣,意見被尊重;從學習中成長。

講故事一般的誤解是要一氣呵成,實際上講故事好像交談一樣,講者及聽者需要留意互相的反應,何時停頓、發問、總結均十分重要。對講故事而言,忠於原著並非一件壞事,但最重要是有趣味地分享感受,加插遊戲及笑料,倘能將故事背境“現代化”,故事情節及結局“生活化”豈不是更有趣味? 講故事亦需要不斷磨練技巧。而如何建構個案乃重要的預備工作,老師選一個安靜的環境,準備好全神貫注的心情,熟讀情節,不但能令學生愛聽您的故事,我們亦因而熟習了將思想和感情有系統地表達,與學生一起成長,豈不快哉。

故事式的演講方法,應有詳細的背景資料,例如包括詳細描述人物、時間、環境、動作、事件等。程湘帆在<演講學>裡分為說明式、故事式、議論式、敘事式、辯論式、特別式,對於故事式演講強調最要緊的是掌握全部故事的中心,再依此施運斧鑿,剪裁拚綴。常見故事式教學失敗之處如:有頭威無尾陣、猶不及地急剎車、愈講愈多,愈講愈不停。 結束整個故事的優秀之處則有1) 高潮式:帶領聽眾走上高峰;2) 餘音式:令聽眾回味3) 總結式:總結整個演說4) 引述式:以名句或成語為結5) 問題式:以疑問為結6) 幽默式:高手之作。

Loading

講故事的教學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