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立台北醫院護理之家死傷之大火, 鑑定為病患攜帶之電器用品起火,衛福部已規定今後禁止住院病患攜帶自備電氣品,仍有待落實。然而延誤通報與應變不足也是檢討的焦點. 以上有風險評估, 也有風險管理之缺失.
以風險評估言, 對已經發生之災害可以進行RCA (root cause analysis,根本原因分析), 而事先防火之一般檢點可以Fall tree (失誤樹)或event tree(事件樹)分析, 至於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則是醫院整體性之風險評估, 使用severity * probability=risk 來評估風險, 如果再加上準備(或矯正) 措施則成為 hazard vulnerability analysis (HVA, 脆弱度分析), 以上也都是醫院評鑒項目必備的內容.
風險管理則涵括減災à預(整)備à 應變à 復原四個面向.
減災包括降低脆弱度, 包括結構與非結構性, 例如防火區劃(兩個以上),等待救援空間,偵測器,自動灑水系統與受信總機與警報廣播系統,排煙設計, 防火避難設施(定期檢查)、消防安全設施(維護管理) ,諸如電氣安全、氣體、酒精、用火用電之監督管理(包括施工單位、員工與病患家屬等)..等各種危險,都應在巡檢中反復查核。
災害的整備包括緊急應變計劃(EOP), 組織與配備, 演習與訓練等, 如單位自衛消防編組及疏散演練,也可邀請外部專家來指導大型的演練, 除火災外也有如大量傷患, 毒化災, 以及水災,氣體中斷,斷電..時應變機制(使醫院可續運作).. 之桌上模擬演練或實際演練, 並於演練後進一步改善發現的盲點。
火災應變則有RACE, 即rescue(救人), alarm(警報,通知), containment(關閉房門)以及 extinguish (滅火), 我們在醫院裡面實際讓員工進行個人動態消防演練, 包括辨識及操作警報設備, 濃霧逃生, 救助袋與滅火器、消防栓水帶..等。以及單位消防疏散演練, 包括特殊單位, 狀況時啟動支援人力與成立HICS (緊急指揮系統), 也是重要的演練環結. 如有災後復原也要列出清單逐一改善, 並詳細評估設施設備之安全.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孫子‧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