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卡內基的「處世術與成功術」,強調三件事:(1)「激勵而非斥責」受到激勵的人,他會主動且積極地把事情做好,受到斥責的人,而通常他只願意把事情做到差強人意,因為他並不想做。(2)「傾聽不同的意見」:「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stand in one’s shoes。因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一失足,往往就成了千古之恨了。(3)「改變」改變是適應新環境的重要能力之一。改變意味著將要面對許多未知,而未知可能帶有風險,因此人們容易心生恐懼,害怕。其實改變沒那麼難,當你開始了解了某些未知的事之後,你便有能力去評估風險,諸如最差的狀況可能會變成怎樣等等。

另有一本淺薄的《一分鐘經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肯.布蘭查著其管理哲學只有三招,概略為:溝通要求 (目標)、不嗇讚賞、責事不責人等。書中所言雖說實也只是簡約式的說法。若要有效地運用三分鐘管理術來進行管理的話,該經理人就必須對其部屬及其所要處理的事項,時刻進行政策規劃、時程編訂、進度追蹤、對錯評審、事項檢討、改善修正、員工訓練、生產操控、獎罰有據等等。

在書店,你還可以找到智庫出版社有關蘿莉.白.瓊斯所寫的一系列書:《耶穌談領導》、《耶穌談成功》、《耶穌談生活》…這系列的內容。在「耶穌談領導」這本書裡,作者把它分成三個主題:一、自我掌控的能力二、付諸行動的能力三、絕佳的人際關係。

最後詹姆士.杭特所寫的《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這本書是描述一位看來成功的CEO,卻面臨作主管、丈夫、父親都失職的狀況!於是他無奈地前往一所修道院,參加為期一週的領導課程。沒想到負責課程的修士居然曾是叱吒華爾街的著名經理!在修士的諄諄引導下,他豁然瞭解領導的定義,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技能,用來影響別人,讓他們投入,為達成共同的目標奮鬥不懈。關鍵一是“技能”,所謂技能表示是一種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得來的。關鍵二是“影響”,領導是要影響別人照著我們的決心走而不是強迫。也重新定義威權vs威信,簡單的說威信就是一種技能,運用影響力,讓別人心甘情願地照著你的決心行事,基本上是與領導的定義差不多,而最重要的是“心甘情願”。威權與威信是完全不一樣的,威權是一種能力,利用你的地位,不管別人願不願意,都必須照著你的決心行事。威信既然是領導必備的條件,那又如何才能擁有威信、建立威信呢?需要犧牲與奉獻:像孩子對母親的孺慕之情,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是來自真心的付出,犧牲與奉獻。具備威信的特質;誠信、以身作則、體貼、說到做到 、善於傾聽 、有責任感、尊重別人 、不吝鼓勵 、樂觀 、熱忱 、感恩。只重視工作而忽略人際關係,就會留不住員工 ;只重視人際關係,卻拿不出工作表現的領導人,充其量只是個保姆。人際關係之所以能夠融洽,最重要則是“信任”,而真正的幸福一定是免費的(無價的)愛情,剛出生的嬰兒,作主的權利,生命本身,乃至於信任都是免費而且無價的。

 耶穌說: 誰願為大,誰就必服侍別人,就是倡導僕人領導學! 

Loading

領導=僕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