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frequency (射頻) 在廣播、通訊,、星以及高週波等工業、醫療用途上與人類相關,它的健康危害主要是熱效應,一般小心使用尚不致於構成人體傷害。近年來RFID無線射頻辨識倒是積極發展,幾乎要趕上條碼讀卡使用之程度,由於它利用在收發器內的晶片(可以做到薄如紙張、小如沙粒、無限次讀寫、不受溫濕影響),和天線來發射信號,經由讀卡機來接收信息,可以知道物品之位置所在,因此在管理軍事彈藥、庫存盤點、供應鏈、圖書、DVD、藥品、醫療植入、行李追蹤等都已有不錯之應用,甚至透過UHF 裝置在汽車底盤更可以經由衛星導航系統來追蹤車輛之行縱,或者鎖定油路、阻止車輛偷竊、或綁架之犯罪行為。

近來更將其應用在職場安全衛生上,除對象為人之外其原理同前,此外在接收器上加上GSM modem 可以將3D視訊即時傳輸到主機上,使得工地監視者、領班或安衛人員可以知道勞工之位置與動態,透過三軸加速感測器,以及G-sensor 更可以知道勞工動作之變化,例如傾斜角度之變化、Z (垂直) 軸之改變可能意味勞工昏倒或墜落、倒地情況之發生,救援者可以即時近前急救、處理。勞工若有身體不適也可以主動按鈕求救。

無線射頻技術預期將在密閉空間作業有相當應用的機會,例如勞委會近期調查發現,全省有12000座地下儲槽,以及眾多建築大樓地下室、捷運施工、中華電信(人孔蓋) 等閒在之局限空間危害,當然更理想的傳輸協定設置,還應該將ERT (緊急應變小組: 常配置有救護車, 消防車) 以及緊急醫療之醫院體系連結,所有這些都已經是M(Mobile)化了,未來只要在加強在災害前之防患(教育與訓練),則勞工之行動安全將有更多之保障。

Loading

無線射頻(RF)與健康應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