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COH 輪班與工時技術委員會的近期回顧報告,新技術的發展和人群的基本服務的需要連續擴展成現代的”24 小時社會”,如今大多數的工作人口從事不規則或包括輪班和晚上的”非標準”工作、周末工作、拆分輪班、待命工作、壓縮的周間工作、非正規、兼職工作、長時間(即 12 h 制)及責任制等等變動/靈活之工作時間。根據第三屆歐洲工作條件的調查,傳統工作(週一至週五,朝九晚五-) 的工人是少數的族裔,約占雇聘用者27 %,和自雇者8%。
輪班工作會干擾人類節律與睡眠的穩定狀態。在生物功能的晝夜 (24 小時)的作息週期擾動是內源性的重大壓力,這一階段轉變發生的速度大約每日一個小時。身體功能的晝夜節律失調產生的所謂”時差”可以導致嗜睡和疲勞,錯誤和意外發生,據估計年齡介於 18 至 65 歲的夜晚和輪班工人約有 10% 診斷有 “輪班工作睡眠障礙”。嗜睡,睡眠障礙,慢性疲勞和工作高度警覺的需要會造成人類的錯誤和隨之而來的工作意外傷亡。相對於早班,下午班和夜班增加18%、30%風險。值勤的時間長度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12 h 比 8 h 的輪班之疲勞-相關意外增加一倍。第八小時的工作之後的意外幾乎呈指數增長。運輸部門是對此類問題特別是敏感的,職業司機的道路和鐵路事故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是睡意和疲勞。睏了開車的嚴重損傷撞擊的風險增加 8 倍。
輪班和夜間工作更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長期健康影響,隨後對個人和社會都為高經濟和社會成本。包括以下幾項:
1 心理和精神健康:輪班可能會導致慢性疲勞、情緒障礙、神經質,以及慢性焦慮和/或曠職,和經常需要的精神科藥物 (鎮靜劑和安眠藥) 治療的抑鬱症。
2 胃腸病:定時用餐是社會和人生重要的內容(吃飯皇帝大)。但輪班工人可能更改用餐的時間、頻率和內容(會有更多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輪班者 (20-75%)比白天工人 (10-25%)更常見胃腸道故障及疾病,包括排便習慣(主要是便秘)、消化不良、脹氣、燒心,或更嚴重的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綜合征。
3 代謝異常:輪班工人易超重和肥胖、增加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這可能是由於節律錯配、睡眠和消化功能異常變化,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活動模式所致。逆時針輪班似乎比順時針輪班者更影響代謝(甘油三酯、葡萄糖和尿酸)。輪班也影響化學物質解毒的效率,亦可能影響新陳代謝過程的晝夜節律波動,導致有害的物質過度留滯引起中毒的風險。
4 輪班工作者罹患缺血性心臟病平均比白天工人增加 40% 風險。由於作息週期與晝夜節律中斷,導至心臟自主神經控制不佳、睡眠剝奪、工作/家庭的衝突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許多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和血脂異常是更普遍比白天的輪班工人高。在吸煙之輪班工人,每一天抽煙支數較白班者更高。
5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涉及晝夜中斷的輪班工作認為對人類致癌雖證據有限(2A組),但在實驗動物有足夠致癌證據,而在女性乳腺癌相關性之9項流病研究中6 項是有關的。
- 月經週期可能會中斷,停經後症候群和月經痛增加。影響對象如護士、飛行員,和藍領的婦女。一些研究還報告流產的高發生率,包括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胎兒發育受損、婦女生育率降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