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邊吃飯ㄧ邊看鐵板燒師傅表演蔚為流行後,許多餐飲業,如甩餅、生魚片、名廚手藝也在美食之外加入參觀手藝之成份。京華城之baby boss 吸引相當之幼童與家長之人氣與業績,連科學園區也嗅到觀光工業之味道,開始收費讓民眾參觀科技工廠。經濟部輔導國內傳統工廠轉型兼營觀光服務,但現在台灣觀光工廠應該會變成另一項台灣奇蹟,不僅國內著名及大型企業競相設廠,連國外廠商白蘭氏也來台設廠,目前國內已有八十六家觀光工廠,且走向大型化,年商機上看百億。
位於宜蘭的金車威士忌旅次最多,一年超過百萬人次,其他大黑松小倆口牛軋糖、郭元益糕餅、麗嬰房采衣館、金車威士忌、新東陽、中興穀堡、山水米有機稻場、丸莊醬油、金門酒廠、黑橋牌香腸博物館,連薩克斯風也成立觀光博物館,某家口吹玻璃工廠六成收入來自觀光營收。類型越來越多,有酒、有茶,還有各式各樣的商品,連糬店、寢室文化館、襪廠、磚廠、衛浴工廠、產製教學器具、薩克斯風及遊樂區設施等都有觀光工廠。
職業醫學醫師的養成過程當中至少要去看十家工廠,了解其製程之危害,加上職業病的調查處理也需要入廠,現在主管機關更希望受過訓練之醫師能多「臨廠服務」勞工之健康。我在帶學生教學的期間,實訪調查了解許多工廠製程,知道上述觀光工廠之幕後應該有一些勞工或環境之職業危害,不知道業者是否也會注意向付費參觀者解說? 例如~
糕餅、麻糬、牛軋糖等:揉捏致板機指、環境衛生問題。
製作衣服:噪音以及手部重覆剪裁等動作造成德奎緬氏症、肌腱炎。
飲料類:有原料搬重、腰部受傷、反應槽掉入、高低溫、氣體危害等。
肉品業:絞肉、切肉動作之手部受傷危險、生物傳染病等。
穀倉與醬菜製作:有缺氧、二氧化碳、硫化氫危害等。
酒廠:有氣體危害、搬重人因工程、酒精中毒問題。
樂器類:如小提琴、打鼓(手臂神經、肌腱發炎)。
玻璃:(生產)高溫、光線、(成品)切割、搬重傷害。
生技化學製藥:化學粉塵、細胞病變。
茶業生產:腕道症候群、下背痛。
耐火磚、衛浴設施生產:有二氧化矽(塵肺症) 危害。
有趣的是,我們去看這些工廠都是免費的,講解也是幾乎沒有保留,看來以後學習職業醫學也會變成社會之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