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開車的我不胖,也不喝酒,但是這仍然是許多駕駛個人與影響公眾交通安全的問題,肥胖是職業駕駛常見的問題(約三成到五成),除工作時間長易疲累打盹以外,肥胖的人也常會有開車中睡覺的問題;飲酒更影響交通安全不在話下,個人與政府如何成功預防之? 請看以下國際案例
一、喝酒不開車:澳洲成功的公共衛生的社會行銷方式之一,從立法、執法、宣導(廣告) 三方面介入,並針對不同之對象如(1) 家庭,年輕,鄉下族群 (2) 老年人、城市:推銷不同之資訊性或情感性之口號。計畫總體目標在於改變駕駛人之行為(例如酒後採取替代交通方案:指定駕駛、走路、使用公共運輸、搭計程車等)、知識(認識喝酒的後果)、信念(例如改變澳洲人對於喜好喝啤酒以及自己開車的文化),以求一勞永逸,使酒駕肇事能逐年降低。
在管理學上針對所提出策略的SWOT也有所應用- 包括Strength(有11條相關法令與各種處罰(吊照、記點、罰金)、Weakness(針對如何事先測量不會超過法定值(0.05上限)的方法與工具仍缺乏之弱點研發)、opportunity(如何炒熱新聞或利用時機)、threat(例如對付酒商的影響力與廣告)。
市場行銷的4P原則此處亦適用,包括 Product(產品) 如各種酒品的安全標記(喝多少不被罰, 可上TAC 網站查詢);Pricing(價碼):包括罰金、吊照、傷人賠償之成本;Place(地點): 鄉下區域與城市不同策略,前者酒駕較多,且因有Bush Teleghaph (互相報訊哪裡有臨檢酒測而避道,反而因不熟路況而發生危險),因此有電台、網站協助駕駛規劃喝酒後到哪裡有提供替代駕駛等之措施等);Promotion(促銷):利用廣告手法於媒體、看板等強烈口號: If you drink, then drive, you are a bloody idiot.以及較軟性之廣告長期”洗腦”。
二、司機減肥:除使用減肥藥物之外,美國對於個人生活習慣的介入也相當重視,因此有人發展出LEARN 口號: 即包括: lifestyle (生活習慣)-由醫師、體能師來教導如何改變不良之生活習慣、 Exercise(運動習慣)-333 或531 均好(即每週運動中度運動3-5次)、Attitude(態度)-我在減肥中,請給我鼓勵的提醒卡、Relationship (人際關係)-同事的減肥經驗分享、Nutrition(營養)-較體重X 30卡/Kg所需,減少500~1000 卡/天,均衡飲食成份。有決心執行者,大約可以減重5%。成功減重者,心跳、血壓、血脂、睡眠品質、工作品質也都會提升,當然也更多保障乘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