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這段孔夫子的話反映了肥胖者改善健康之窘境!
肥胖者應該要看兩個數據 (1) Body mass index (BMI, 身體質量指數) (2) 腰圍-
我國衛生署公布BMI 大於24 即屬體重過重, 應該要減肥, 後者則是男生90 女性80 公分為上限(日本男女上限剛好相反, 怪哉!) 年少之時是脂肪細胞成長的關鍵期, 該細胞可以影響血栓凝固機能, 使得血塊不易溶解,因此較容易發生中風等疾病, 根據夏威夷當地的研究, 25 歲時如果BMI > 26.6 那麼22年後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為2倍! 和膽固醇過高一樣, 肥胖對於心血管疾病都有其各自之風險度,有研究也建議BMI 在24 以下者也應該注意仍有糖尿病、高血壓、膽結石、心臟病之風險.
減重成功者, 這些症狀都會改善.而處理肥胖之問題需要(1) 先評估肥胖之程度及其風險 (2) 從飲食節制是最初最重要的關鍵, 一般人只要1150 大卡就可以維持生存及基本活動所需, 如果需要體能活動(勞力)或在寒冷環境中產熱則可以適度增加熱量. 因此從能量之進出觀念來看 LCD (low calorie diet) 是最佳策略, 但也不能吃得像鳥食(極少量) 否則就會危及健康或生命. 其次便是運動-最好是流汗的運動較能消耗熱量.藥物治療則是肥胖(BMI 大於27) 體重半年內沒辦法降10 公斤以上者才需要.至於以手術的方法, 要注意併發之風險甚至常有死亡的案例發生, 不可不慎!
最近有科學家發現腦部消耗的能量可以達到身體能量的20 %, 因此本文之篇名就是最佳之備忘錄, 希望體重過重者都能動動身體, 動動腦力, 每一天不要吃得太飽, 如此自然健康就不難了. 三思而後行動! 加入健康體能的文明人行列~
飽食終日, 無所用心, 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