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很高興研究計畫一起合作的教授,於公衛學院新設的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終於開張了,我推薦了博班學生,所長也興沖沖的請我協助規畫未來職場健康與該所相關的實習課程,希望將來可以幫上忙,不過我內心嘀咕(包括我們)這些學院派的到底能不能為職場接受;反過來,也想到為什麼政治人物常說:要思想如何為企業創造誘因呀! –到底是勞工的健康還是公司的利益重要?

    幾年前參加行為科學的國際研討會,發表有關心臟病勞工之復工相關的研究成果,其中職場正義竟然是影響最大的因子! 正義的幾個面向包括訊息、分配、程序、獎懲等”公平”,正義當然也包括真相、正直誠實和拒絕看人的情面,義乃是『正正當當的行為』。

    然而在這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超過八成民眾認為司法不公、黑箱作業、媒體與網路為求名求利發布錯誤不實之信息..等等情況下,個人不但容易失去自我,也常常誤滔錯誤之行為。活在這紛亂、笑貧不笑娼的世代裡真的很辛苦,因此我們如何有好的心思意念與行為來應對進退就格外重要。

   大致來看要在這世代能平安、成功、不犯過錯,所需面對的日常狀況大約可包括自我人格;人、事的問題;以及宇宙人生觀這幾個面向。在舊約時代,人犯罪或犯錯,必須獻上牛羊等作為贖罪祭、贖愆祭。在新約時代,耶穌說只要我們認罪悔改就能得到拯救。但是如果我們的心思、行為能遠離過犯那才是首要之務。耶穌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因此預防為先,補救其次,悔改也仍不晚。如果能將耶穌的教導『存在心內,留在意中』,如同詩篇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不使主的慈愛誠實離開我們,這樣我們的光也當會照在人前,叫他們能看見我們的好行為。

    願每一天、每一個人做好行為、做健康行為,這樣我們或許可以期待看到身心靈、社會健康,以及公義的社會來臨。

Loading

好行為致健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