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在大陸的富士康公司傳出第11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引發各界關注。工會透露,李海是湖南人中學學歷,年齡只有19歲,進入富士康工作只有短短的42天。至於死亡原因,目前警方仍在調查。2010年1月23日至5月25日11連跳,員工年齡18~24歲,其中三位為女性。郭董說要趕到深圳去,到現場實際去了解,試試看找出來原因。
日本名古屋地方裁判所推翻勞動基準監督署之主張,宣判豐田汽車的 T先生(當時35歲)因憂鬱症病發於88年自殺身亡,認定應該得以確定職業相關。這回的判決表示出「不僅要考慮勞動時間更應考量勞動密度」、「應該以最弱者的基準來判斷」此兩點劃時代的判斷。
做為一位優秀的技術人員同時擔當汽車設計業務的 T先生,為了降低成改良設計以符合客戶的希望或隨著開發而來的改良設計等等而使得業務量增加,一直被設計圖的出圖期限追著跑。可是勞動基準監督署卻做出「每月加班45小時前後比起同僚並不長」的業務外的主張。
工作時間長與自殺亦有相關性,日本的職場自殺案例多為憂鬱症(超過70 %),而急性重度壓力反應、情緒感知障礙、壓抑不安混合性憂鬱反應加總也有8 %,大陸的例子則是較日本年輕一大截。
判斷職業性相關的精神異常時,對暴露證據的收集應包括下列幾項:
勞工的工作時間表和工作項目、工作量、工作難易度以及從事該工作的時間。
工作壓力之事件種類。
工作壓力事件之時間,強度應儘量詳細紀錄。
如果需要,可詢問當事人之同事、上司、下屬、家人、朋友或蒐集其他書面或影像資料,或使用攝影機至工作場所,將工作場所及工作情況進行錄影紀錄。
在經實管理(lean production) 的背後,是否也應該輔以人性化之管理呢?欣聞富士康將招募200 名心理師來協助作員工心理諮詢,自殺不能解決生活或工作上所面對之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後來我了解到該企業大約聘雇了3000心理諮商師給員工服務, 一年多以後我到大陸某個台資企業, 發覺該公司員工兩萬人每個月兩位心理諮商師只有看約兩位員工諮詢, 據說大陸人不喜歡諮詢乃因畏懼被貼標籤, 諷刺的是該公司在員工宿舍二樓架起五公尺寬度的護網來預防員工跳樓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