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國職業病案件甚多,當中因為工作壓力引起者更不在少數。因此以 ”職場適應不良” 來歸納職場因素所引起之壓力不適(指各種工作壓力反應症狀)、精神崩潰(指社會或工作能力已出現障礙)、精疲力竭(指情緒上已經枯竭,失去個人感情)等情形。該國精神失能個案當中有一半即此因素所導致。在職場適應不良期間超過四星期的員工,因而導致慢性(一年以上)失能的風險,較一般慢性失能原因者多20 %。因此由21 位職業醫學醫師與1位精神科醫師,根據文獻以及實務經驗,協力發展出介入之指引,指引中主要導入四種方法。

(一)壓力接種訓練法:設計來訓練有效的應對技巧,以促進對壓力的抵抗力,包括有三階段之介入:(1)目標導向之教育,使病人更了解壓力之特性與壓力的不良影響 (2) 技巧學習:鼓勵病人發展並練習應對技巧之戲碼 (3) 再逐漸增加挑戰性之情境,從中應用所習得的應對技巧。

(二)認知改革:目標在於改變病人的思想,以幫助他發展對面對問題之一種不同、有效益的觀點。創造一個新的出發點,從而使其問題顯易獲得解決。幫助辨認會阻礙產出在未來時間可能有效益的一個觀點之不理性之思想或信念,並幫助以理性之認知來取代不理性之信念。

(三)漸進式活動:採用以預設定時間的活動方案來逐漸恢復其活動力。

(四)時間規劃行動:意為依照事先規劃之時間表來從事活動,因此並非視症狀病情而決定是否行動。避免掉入病人(員工) 的次序陷阱:「只有當我疲勞或症狀減輕時,我才能做這或做那」。

    該國職業病醫師或家醫科醫師使用這些指引之方法,均得到高度之滿意度,並建議增加更多之訓練機會。醫師表示此方法符合西方式強調主動之應對,與東方式之以被動-放鬆為基礎之應對方法相比,可能還更有效果。

    這些方法也都需考量P、C、R(預防、(診斷)補償、復健、復工) 等之原則。

Loading

荷蘭的工作壓力介入技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