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人們生活集合的地方,不一定是為行政區域,但是公眾的事務豈可不關心!中國人自掃門前雪的現象,在中、台兩地的環境保護與人權維護上已經開始嶄露革新的思維,會願意為社區人群的公益而挺身而出,不再只是沉默忍受。  

歐巴馬的自傳裡,與競選最有關的是他在芝加哥黑人社區的活動。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之後,歐巴馬在華爾街的諮詢公司幹了兩年,還是決定放棄高薪和誘人前程,轉去社區為人民服務。1985年,芝加哥一家民權組織雇用歐巴馬為社區組織者community organizer)。歐巴馬在社區工作了三年努力有所成就。各街道都有了群眾組織;搞了幾次社區清理垃圾活動;迫使芝加哥房管局修繕貧民住房;迫使城建部門改善社區道路、照明;組織社區青年與雇主見面;在中學開展針對男生的大兄弟活動(由一名男性成人帶一個單親家庭的男孩)等等。歐巴馬在當地成了小名人,經常受邀參加討論會,就各類社會問題發表意見。歐巴馬改變社區,社區也改變了歐巴馬,他成了芝加哥黑人的一員。他和教堂牧師合作,但這些教堂普遍處於衰落狀態,隨著中產階級的遷出,黑人區日顯貧困。比貧困更嚴重的是精神失落,因為搬走的都是教會骨幹,那些凝聚教友的金科玉律,在黑人社區漸漸地失去了昔日的感召力。然而歐巴馬特地講,信仰賦予他一種價值觀,人應該如何對待他人。歐巴馬問社區的義工:退休了為什麼不在家過安心日子,卻要出來自找麻煩?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出於信仰。他們仍然想證明,黑人也是上帝按他自己的形象創造的,黑人也有能力管好自己。 1991年歐巴馬從哈佛畢業,他又回到芝加哥,並且結婚生女,在他和其他人士的推動下,從1999年開始 (1998年曾造訪芝城),市政府推出了一個為期15年的改建計畫,拆除南部黑人區的舊房子,重建高標準公寓,吸引中產階級回歸,形成各級收入家庭都有的新社區。2004年他競選成功,進入參議院,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三位黑人參議員。

 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上,歐巴馬是主要發言人之一,當歐巴馬說:正是這一基本信念:我是同胞弟兄的守護人,我是同胞姐妹的守護人– –使得美國成為美國時,代表們的眼睛濕潤了。他們跟著喃喃地說:I’m my brother’s keeper- –因此,成功的專業人士要留在窮人或不如你的弟兄中間,盡守護之責,這也是社區民主真正的價值所在:即民眾最需要的不是他人代表,而是自我表達。簡單地講,最重要的還不是到群眾中去,比如某人請群眾選舉自己,選上後,他將在議會提出最低工資法案,讓窮人多掙一點錢。最重要的是從群眾中來,讓群眾自己表達自己的需要。 (節錄自基督福音網http://www.dyjdj.com/)

Loading

社區守護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