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剛好發現罹患心臟病之工作者重返職場困難度與社會(職場)正義可能有關,而起因於不公平待遇的職場壓力所導致的精神疾病也是近年的社會話題。以生物學來看,社會隔離與擁有社會資源的確會產生相反的健康效應。但是如果問定義正義的人將因多種因素,如政治取向、宗教背景和政治和社會的哲學而得到許多不同的答案。後現代主義者很可能告訴你這不是以任何方式可以實現的一個童話。然而劫富濟貧的俠義故事篇篇動人心弦,不說明這是人類所渴望的嗎?多數哲學家會說沒有人曾經創造了一個完全公正的社會,令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機會,而即使在社會主義的國家,如中國初入小康階段,但貪污盛行,社會造假氾濫,而貧窮和財富的不平等分配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大同社會的理想似乎遙不可及。
社會正義的在實質上,是如同社會公正或司法平等,但不只是在法律,且在社會各方面。這個概念要求人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一個人,從貧窮到富裕的社會邊緣的人應該得到更公平的競爭機會。但”正義”或”公平”的意思是什麼?誰應負責確保社會是公正和公平的地方?如何實施有關社會正義的政策?應該立法實現社會公義,或只要靠社會成員的道德發揮即可?其實兩者需要互補才行 (請參見「法律是道德之最低標準?」)。
左派政治立場者,認為必須創立一個公正的社會,而為了各種方案需要有更多的經費,使富人、中產階層、窮人和那些經常處於邊緣的社會的人之間有平等權利的競爭。因此,左派會支持反歧視法和平等機會的方案,贊成稅收,尤其是向那些賺大錢的人。左派認為人的一些基本需要必須提供,其中包括學校有真正平等的教育和安全,以及使孩童有財務能力上大學。最左翼的社會主義者,進一步稱除非每個人都獲得食物、安全的住所和醫療,就不能有一個公正的社會,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是通過稅收和政府執行的方案,為所有人保證得到這些東西,此於中國近來也學德國和新加坡大量蓋社會住宅,希望「住者有其屋」。
右翼的政治立場同樣贊同一個公正的社會,但可能會批評那些可憐者不夠努力(請參見「人性之惡」),他們感覺社會平等的機會雖然應該存在,政府卻不應該為此立法。有人也批評當各國政府立法要求更高的稅收時,反而會降低了社會正義。那些有更多的錢的人應該被鼓勵做慈善,而不是支付更高的稅收,我認為奉獻應該成為宗教對社會正義的指標作用。因為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幾乎都爭取社會正義。例如基督教團體相信社會正義是像基督一樣的憐憫行為,提供處於社會邊緣人的協助;伊斯蘭觀點也認為擁有者必須分給窮人,雖然他們認為女性必須服侍男人,尚未給女性平等的權力,此在近代中國也經歷過一番爭取才有,而美國黑人的權利也僅是最近50 年才較為平等。
美國還有不同的問題,像饑餓的孩子、無家可歸者,以及最近「占領華爾街」所象徵的意涵。黑人出身的歐巴馬總統擬徵收富人稅,他說百萬富翁繳的稅比中產階級還少。以基督教立國的美國還在試圖提升一個公正的社會,或許不能達到正義,但已經率先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