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惡性腫瘤成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治療成為臨床醫學界很重要的工作。化學治療是腫瘤治療中常用的方法,常以口服或注射的方式治癒或控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對病患主要目的為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預防腫瘤的擴散。由於化學治療藥物大部分極具細胞毒性,相關工作人員處理藥物,照護病人,處理廢棄物時,可能因為藥物外滲,揮發,飛沫產生,或接觸病患排泄物而造成職業暴露。

根據勞研所93 年的初步調查資料,目前國內使用抗腫瘤藥物的醫院約50 家,具有抗腫瘤藥物暴露的潛在人數,藥劑部門約有一千多人,加上醫師、護理人員和清潔人員,總數達數千人之多。長期暴露到則有可能影響到工作人員的健康,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1986 年的guidelines 中提到暴露在此環境下的工作人員其罹患癌症的機率會升高。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抗腫瘤藥物大致上有六種,包含了烴基化劑(alkylating agents)、抗代謝藥物(antimetabolites)、抗生素類(antibiotics)、植物生物鹼(alkaloids)、固醇激素類藥物(steroid hormones)及其他抗癌藥物。國內醫院化療作業常用藥物種類至少超過50 種,各家均採用的化療藥物為多種癌症的標準治療藥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化學名為5-氟環丙烯醯),使用率達百分之百,屬IARC-Group 3(人類及動物致癌性證據不足或有限)。其次為治療子宮頸癌、肺癌等常使用的藥物順一雙氨雙氯鉑(Cisplatin,俗名為順鉑),使用醫院達百分之四十二,屬IARC-Group 2A(對人類為很可能致癌,對動物為確定之致癌)。

皮膚接觸到有細胞毒性的化學治療藥物,有咳嗽、黏膜、眼睛以及皮膚的刺激、嘔吐、腹瀉、頭暈及脫髮等急性症狀的病例報告。長期暴露的流行病學証據包括:女性生殖危害(如:懷孕初期暴露的致畸胎、異位懷孕或自發性流產效應;懷孕中、後期暴露的胎兒生長遲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及泛血球減少等效應)、細胞變異(姊妹染色體交換、微核變異等)、罹患癌症的機率升高等。亦有Adriamycin 心臟毒性的報導。

   化學治療藥物的配藥以及保存的環境都有可能遭受到污染,而污染物也就會 藉由皮膚吸收、消化道食入以及呼吸道吸入等途徑進入體內。 醫院藥師即使在整個配藥、給藥的過程中,都按照標準方法佩戴防護裝置,但其尿液中仍可測得些許抗癌藥物存在。

Loading

化療調配的職業危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