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為34歲男性,擔任某科技公司製造作業員達7年,長期暴露於噪音,最近常發生頭昏與耳鳴等症狀,曾至耳鼻喉科就醫,經聽力檢查發現兩耳高頻聽力受損。製程環境噪音在某些時候可達85至94.7分貝。
工廠內機械設備在運轉過程中可能產生較大的聲響,甚至構成噪音危害。 短期暴露於強度超過140 分貝以上的噪音可能造成創傷性永久聽力損失、併發耳鳴,短期暴露於強度在85至140 分貝的噪音可能造成短暫性聽力闕值變化,長期暴露於強度在85至140 分貝的噪音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闕值變化、亦即永久聽力損失;短暫高強度噪音會刺激交感神經,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升高,進而造成血壓升高,影響心臟血管系統;噪音暴露可能會在精神生理各方面產生影響,例如阻礙交談、干擾情緒、妨礙學習、甚至致使工作效率降低;睡眠期間的噪音暴露,則特別會讓病人或較為敏感的人更容易遭受干擾,由於失眠而導致神經系統無法充分休息,致使情緒困擾、精神障礙等現象產生;噪音暴露會造成實驗動物子宮血管收縮,產生胎兒體重下降,可見噪音也影響生殖系統,但是對人體的影響則需進一步確認;而長期在噪音暴露下的兒童,可能因分泌功能失調或障礙,造成生長發育不佳的情況。
工作人員在噪音暴露下可能產生聽力損失,持續性暴露比間歇性暴露傷害更大,持續的噪音暴露將造成工作人員聽力闕值升高的變化,通常會先發生在高音頻(3000至6000 Hz),但是此時因一般談話常用的音頻(250-2000Hz)尚未受到影響,因此工作人員往往無法自我查覺高音頻聽力損失已經發生;事實上先前的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並不會使工作人員對後續的噪音暴露變得更敏感,工作人員可能長期暴露於噪音而不在意;如此將造成聽力損失持續惡化,最終還可能從高音頻擴散到低音頻,而影響工作人員日常生活的聽力品質 (如談話、開會),甚至使工作人員產生自覺聽力受損而有升高音量的狀況、及耳鳴等症狀;然而聽力損失一旦造成,即使再加強聽力防護措施也無法使聽力恢復到原來的水準。因此唯有合併以工程控制措施減少噪音產生、以行政管理方式減少噪音暴露時間、以適當的防護用具如耳塞或耳罩等減少噪音暴露量、及以定期的全音頻聽力檢查進行篩檢等多重策略,才能減少後續衍生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