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莎修女說:「在這世界裏,偽裝愛是如此容易」,這句話又清楚、又直接,對我真是當頭捧喝,的確,偽裝愛是如此容易,我們是真的有慈悲心還是為了滿足做好事的虛榮感?
為什麼偽裝愛是如此容易?德瑞莎修女說:「因為沒有人會真確的要求你給予,直到成傷,直到成疾!」她說:「你的給予必得使你有所付出,而你所給予的不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你也給予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或是你不想失去的,你非常喜歡的東西。」她也觀察到:「我們擁有越多,我們所能給的就越少。」因此她總是過著最簡單的生活,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奉獻出來幫助貧人。
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除了將獎金全數捐出之外,也把獎牌變賣,甚至特別請求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取消例行的頒獎晚宴,將晚宴可能的花費贈送給她轉捐出去幫助窮人,她說這筆錢可以讓一萬多個窮人吃飽一天。
還有一次,年紀已很大的德瑞莎修女應邀出席一場演講,在路途中,她發現一位餓倒在街旁奄奄一息的人,她停下腳步,找到了一碗粥,親自餵食,她告訴陪同的人說:「現在正有一個需要我服務的窮人,我沒有時間去做那個演講了!」
在這個時代裏,愛是一個已被人濫用的字眼,多少人已習慣用嘴巴夸夸而談,用錢來買心安,而德瑞莎修女卻以她一生實踐了她所說的以非凡的愛做平凡的事,這種「懷著大愛做小事」帶給了我在生命價值上很大的啟發。
不過,也有人批評說德瑞莎修女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杯水車薪,意義不大,如果不從體制上著手,不改變造成貧窮的根本結構的話,她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無用的。
對此,德瑞莎修女回答說:「我等不及社會的完善,我現在能做的是救正在燒的火,而非討論火災的原因。那些事情讓社會學家,政治家去做吧!」
其實在她的諾貝爾得獎感言的話,可以了解她真正在意的:「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摘自李偉文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