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護士發生椎間盤突出之案例逐漸增加!

由於護理工作的性質,護士在工作中常會搬動病人或較重物品,使身體負重過大,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身體損傷,以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目前護士已成為該病的易發人群。現分析護士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職業防護措施。

1 原因

1.1 較大的工作強度

臨床護士工作壓力大,不但需要處理諸多強度較大的工作,而且要適應較快的工作節奏,尤其手術室、重症監護室的護士,精神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隨時準備處理應急事件,長期處於此環境工作使護士在重負下身體承受力下降,用力不當或不均衡,使腰部很易受損,加速了椎間盤的損傷,導致椎間盤突出症發生。

1.2 外界溫差的刺激

護士工作環境的變化,使護士須適應外界的溫差,較大的溫差刺激會阻礙腰部的血液迴圈,影響椎間盤及腰部肌肉的新陳代謝,減少營養供給,加速椎間盤退變的速度,引發腰肌勞損,增加了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危險性 。

1.3 長期的積累損傷

損傷是護士發生椎間盤突出症的常見原因, 積累損傷是其重要誘因。臨床護士執行相關護理操作,如靜脈穿刺、加藥、觀測引流管時,彎腰、扭轉的動作較多,對腰部損傷較大。長期的損傷積累,導致腰部負荷過重,使護士易患腰部疾病。此外,年輕護士急性腰部損傷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

2 職業防護措施

2.1 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健美操、廣播體操、太極拳、慢跑、游泳、瑜伽等。通過鍛煉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使全身各個臟器系統功能增強,局部腰肌可攝取更多營養物質。同時,通過鍛煉還可增加身體柔韌性,增加骨關節活動度,降低關節損傷幾率。

2.2 保持正確勞動姿勢

良好的身體姿勢不僅可以預防腰肌勞損的發生,還可延緩椎間盤退變的進程。在站立或坐位時盡可能保持腰椎伸直,使脊柱支撐力增大,避免因過度屈曲引起腰部韌帶勞損,減少身體重力對腰椎的損傷。在半彎腰或彎腰時,應兩足分開,使重力落在髖關節和兩足處,降低腰部負荷。

2.3 避免長時間一種體位

護士應定期變換體位,緩解肌肉、關節、骨骼疲勞,減輕脊椎負荷。應避免保持固定的勞動姿勢而引發腰肌勞損,增加發生椎間盤突出的幾率。同時要拒絕過於劇烈的活動,防止拉傷腰部肌肉,損傷椎間盤。

2.4 科學使用勞動護理用具

如佩戴腰圍加強腰部穩定性。

2.5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事護理工作人員,提倡臥硬板床,並注意床墊的厚度適宜。從事家務勞動時,應避免長時間彎腰活動,減少彎腰次數,避免提重物,減少腰部負荷。此外,應注意科學調配營養多,食富含鈣、鐵、鋅的食物,如牛奶、菠菜、番茄、骨頭湯等,增加機體蛋白質的攝入。

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具有難治性、易復發性以及發病時導致較為嚴重的臨床症狀等特點,一旦受到損傷,將嚴重影響臨床護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影響職業生命品質。因此預防腰部負傷的發生,降低職業危害,是護士不可忽視的問題。

Loading

護士之椎間盤突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