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有一位骨科醫師轉介的女性個案,因為從事燕窩製作工作多年而致二頭肌肌腱炎,在長期民俗療法 (刮痧) 之下,竟然刮出硬塊來,經過檢查發現是鈣化,而於已開刀取出硬塊後症狀改善,評估工作暴露後,職業病得到認定,病人可回復工作。

當時沒有肌腱炎之職業病種類,而今(97年5/1起) 官方已頒布此職業病,然而其因果關係之認定仍不容易,最近又有兩位女性勞工呈現的不是常見之肌腱炎或破裂,而是肩部鈣化性肌腱炎,是否可以認定為職業病?

就疾病本身而言,其實X 光所見的鈣化多是焦磷酸鈣 (hydroxyapatite 為不良結晶型態) ,而超音波還能看到其他類之鈣化物質沉積,故較敏感。 以脊上肌最容易受到侵犯,其次為脊下肌,發生年齡為30~50 歲,女性(尤其家庭主婦、售貨員) 較男性多,肩部疼痛中有7 % 為此病引起。然而,許多無意中發現有鈣化性肌腱炎的病人並未曾疼痛。雙側發生的也不少見(13-47%),鈣化之常見位置在肌腱接入肩大粗隆近端1~2公分處。

一般說來,其成因不明,但大致可以分成四個臨床時期,包括 (1) 形成期:狀似筆粉,會有間歇性疼痛,大多數病人於此階段就醫 (2)休止期: 一般不會疼痛,但可已長大到妨礙肩部活動,並人可能肩部僵硬、無力、出現摩擦聲音 (3) 吸收期: 發炎反應發生(巨細胞吸收),最疼痛,反而成為牙膏狀而易流入肩峰下滑囊 (4)鈣化後期:鈣化已被吸收(不見),肌腱纖維化。

治療可以超音波抽取、體外震波搗碎、或是手術切除,然而因為其成因不明,也可能自行吸收、復發又現,故治療效果不一定很好。

一般也認為它不是等於退化,因為發病年齡較早、在正常組織出現、可自行吸收、不易導致肌腱斷裂、化學成分也有所不同。

Loading

鈣化性肌腱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