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第一、二頸椎間沒有椎間盤外,自第二頸椎下方至第一胸椎上方共有六個頸椎間盤。頸椎間盤突出之成因可歸類為1.體質因素2.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頸椎受力不均及退化 3.頸部受傷(突然外力或運動傷害造成之) 4.椎間盤感染發炎及膿瘍5.頸椎滑脫不穩造成椎間盤突出 6.轉移性或原發性脊椎腫瘤。其他如老化亦是重要因素。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年齡由25~60歲不等,男性較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為2:1,其發生率約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之十分之一左右。 因颈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别压迫的症状。下部颈椎由于负重较大,活动较多,又与相对固定的胸椎相连,故易于劳损而发生退行性改变。

頸椎間盤突出的節數,隨成因不同而有所變化。下部頸椎由於負重較大,活動較多,椎間盤突出常發生於C4-5、C5-6,其次位於C3-4、C6-7,至於高位之C1-2及C2-3之病變常發生於外力受傷或是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因頸椎間盤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別壓迫脊髓和脊神經。一般而言,頸背酸痛常是共同之症狀,輕微的引起肩頸酸痛及肩胛痛,有人稱之膏肓酸痛。嚴重的頸椎間盤突出可能造成四肢癱瘓,感覺異常,呼吸困難及大小便失禁。

頸椎間盤突出也可能成為職業病,例如文獻發表運送挖山大石頭的卡車司機因為必須設法採踏板將車斗後仰、車頭懸空,始能倒空車尾所積聚之石頭,當傾倒清空,車頭即落地,如此操作多次導致卡車劇烈上下跳動,駕駛頭部所受衝擊力量高達9G,因此長期可能產生頸椎間盤突出。亦有探討是否經常低頭或仰頭工作對頸椎之影響,文獻看來過度前後仰可壓迫頸椎,或使頸椎受力增加,可能加重原有頸椎之傷害。

Loading

頸椎間盤突出與工作相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