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TCMA(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 知道在ICMDA(國際基督教醫學和牙科協會) 經常有國際醫療衛生的線上課程, 我近幾個月來有空時也盡量聆聽(大約是台灣時間晚上9 點或 10 點開始, 一小時meeting中大約有40-50分鐘演講, 之後為Q &A), 其中一次由在英國行醫47 年的GP Dr. Walt Larimore 所講的Spiritual history in quality health care (優質醫療照護的靈性病史)引起我相當的興趣, 原本我以為除限定於末期病人, 例如在安寧病房等外, 在醫院不適合與病患談論宗教信仰, 但是講員臚列相關文獻佐證, 告訴聽者屬靈評估在病史詢問的重要性, 也可以算是病患社會史的一部分, 歸納起來也有幾項好處:

(1) 病人的需要. 文獻講到90% 的病患有此需求, 特別在他們遇到具有挑戰性的生活事件、危急重症或慢性疾病 時, 但只有少數醫生能符合病人期望。

(2) 對病患有益. 這在去年剛出版的Handbook of religion and health. 一書有詳述

(3) 增進醫病關係和信任. 對此, 甚至在JCI 評鑑都要求要有屬靈評估

(4) 更多能了解病人所面對信仰的掙扎, 研究發現如果病人感覺是不被愛、被遺棄、被懲罰者,其兩年的死亡率增加16~28 %.

那如何去做呢? 可以用開放/邀請的詢問方式,例如醫護人員可以對病人說: 我可以問你的信仰嗎? 什麼(信仰)可以幫助你度過艱難的時候呢?你有感覺信仰上的健康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嗎? 我或者其他醫療團隊人員可以提供你支持嗎? 或者直接使用HOPE 問題 (包括 H: 希望的來源、意義、舒適、力量、和平、愛和連結。O:有組織的宗教。P:個人的靈性和實踐。E:對醫療照護和臨終問題的影響。)

靈性是什麼? 在全人照護上的共識是:靈性是人類的動態和內在面向,人們通過它尋求終極意義、目的和超越,並體驗與自我、家庭、他人、社區、社會、自然以及重要或神聖的關係。靈性通過信仰、價值觀、傳統和實踐來表達。其實, 在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宣示靈性是病人生活品質一個重要的面向,目前在醫學教育評鑑上不斷強調的全人照護, 就是以病人為中心之生理, 心理, 靈性及社會醫療照顧之需求。在職業醫學上, 我們有時就會碰到病人遭受重大職災、職場霸凌、或急遽/加重的身心壓力, 這時候就是職業健康照護人員可以提供此項協助的好時機了。

Loading

身心靈的全人照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