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因工作單調、工作內容負荷、作業環境不良、工作方法不當、上班時間之問題及精神負擔或壓力,或者因為家庭因素產生疲勞或過勞之現象,造成工作者健康及安全上之顧慮。疲勞可分為急性疲勞、慢性疲勞和積蓄性疲勞。醫師疲勞可影響病人安全,研究也發現造成男性醫師感到疲勞的原因主要是龐大的工作量,醫師之間的關係、醫師和員工間的關係皆。女性醫師則是缺乏對於職業的滿意度,以及較少的個人時間較易產生慢性疲勞。

人類的精神認知表現,隨著未睡時數或酒精濃度增加而變差。當一個人24小時不睡覺時,其表現就會和酒醉(BAC 0.1%)一樣差,相當於吐氣濃度0.55mg/L,在國內駕駛的話已是違反公共危險罪。一般人平均只要喝六罐啤酒的量就會達到此濃度。

駕駛人的疲勞主要是神經和感覺器官的疲勞,以及因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血液迴流不暢所引起的肢體疲勞。形成疲勞的順序是:眼睛,頸部、肩部、腰部,還有大腦的疲勞。在夏季炎熱天氣、駕駛車輛高速行駛時很容易疲勞,連續駕駛時間不宜超過4小時,至少需停車休息20分鐘以上;夜間長時間行車,應由2人輪流駕駛,交替休息,每人駕駛時間應在2~4小時之間。

偵測是否疲勞的方法有生理、心理機能測定法、生化學機能測定法、代謝產物之測定,及唾液、汗、體重損失之測定法以及自覺症狀調查法,輔助行車安全設備則有低頭就警報,手錶式脈搏,眼鏡式、方向盤觸摸式感知器,以及瞌睡報警系統等。

疲勞通常需要靠休息、睡眠來恢復,睡眠時間太少,睡眠效果差,嘈雜的睡眠環境並不能保證睡眠品質。體力弱或患有某種慢性疾病的駕駛也容易疲勞。過度疲勞是由於多次疲勞和連續疲勞積聚形成,需要經過長時間休養和十分充足的睡眠才能進行恢復。

Loading

疲勞~就好好睡一覺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