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到大陸學術交流參觀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之職業病病房,見到兩位膠鞋廠二氯乙烷急性中毒的女工,雖已脫險但神經系統後遺症殘留明顯. 我過去在研究氯乙烯時知道二氯乙烷是合成氯乙烯的原料,但並不容易有中毒病情,因此特誌之。

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為無色油狀的液體,有氯仿樣氣味,揮發性高。難溶於水,溶於有機溶劑。過度加熱分解可產生光氣和氯化氫。二氯乙烷作為工業溶劑、黏合劑及紡織、石油、電子工業的脫脂劑等,如防護不足、通風不良、工時過長,由於易於揮發,接觸量大,可發生急性中毒。主要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廣泛分佈於全身多個臟器,主要分佈在脂肪組織、腦、肝、腎、血液。吸收後80%~90%進行代謝,經氧化為二氯乙醛和二氯乙醇。二氯乙醇與穀胱甘肽(glutathione,GSH)結合,形成硫-(2-氯乙基)-穀胱甘肽。約50%以含硫的代謝產物由尿排出。部分以二氯乙烷原形和CO2形式由呼出氣中排出。二氯乙烷是毒性較大的一種氯代烴類化合物。大鼠經口LD50為413mg/kg。實驗研究​​發現大鼠吸入二氯乙烷濃度超過900mg/m 3,每日10h,連續幾天可出現中毒性腦水腫,其中毒機制尚未明確。它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作用較四氯化碳或氯仿深而長。死亡病例病理檢查見橋腦、延髓、小腦間質明顯水腫,小腦扁桃體疝,伴有肺、肝、腎壞死、變性改變。

診斷急性中毒需根據近期明確的二氯乙烷接觸史和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的臨床表現,結合發病情況調查及實驗室檢查,綜合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亞急性中毒,由於起病隱匿,病情可突然惡化,易致誤診、漏診。急性、亞急性中毒出現中毒性腦病臨床表現時,要注意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腦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或其他化學物所致中毒性腦病相鑑別。迄今尚缺乏特異、可靠的有助於本病診斷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呼出氣中1,2-二氯乙烷測定,僅能作為接觸指標,且應在患者脫離接觸10h內採樣,方有參考意義。

無論是急性中毒或是亞急性中毒者均應迅速脫離現場。目前尚乏特效解毒藥。急性、亞急性中毒時,採用一般急救措施及對症、支持治療。以防治中毒性腦水腫為重點。整個病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要注意腦水腫的突然發生及發病後病情的反复。口服中毒者,要盡快用清水洗胃,或催吐、導瀉。積極防治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根據病情調整用藥劑量及時間,切勿過早停藥,治療觀察時間一般不應少於2週。

Loading

中國大陸的職業病(3)-二氯乙烷中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