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簡稱職醫)的訓練相當嚴謹,於PGY1之後還需要五年的學習、實習、及研修。我國的職業醫學專科調整為PGY1之後二年的學習、實習,這都是著眼於職業醫學牽涉到公共衛生以及職業健康保險、補償與勞動力健康與整體競爭力。調查顯示有38%勞工表示目前有工作相關的健康問題,而終身盛行率則高達58 %。根據另一項美國門診病人調查,有39%認為所患可能與工作相關。 因為大多數病人都會到基層醫師處就醫,因此有許多國家也有以基層醫師加以短期或較短時程的訓練,而來擔任職業健康服務工作。

美國家庭醫學專科醫師(簡稱家醫)有78,000 人以上。而職醫與航空、公衛與一般預防醫學專科及海底、毒理次專科都是由美國預防醫學會(ABPM)發証。目前美國約有職醫4,000 人以上,28 個訓練計畫在進行。 美國規定各州、各企業、保險公司須以公、私營模式來辦理職災保險醫療。2008 年有3,700 萬職業傷病案例,根據美國門急診統計(NAMCS,1997~2000) 僅有2.5% 就醫為職業相關,男性為多,年齡15~64歲。這些就醫者就醫科別前三大排行為骨科(34%)、家醫(22%)、內科(9%),而職專僅排第四位(7.5 %)。其中骨科較偏重診斷檢查,家醫以處理急性問題,一般診治(如量血壓);而職醫以治療(開止痛藥),及預防諮詢衛教為主,術前諮商、術後追蹤(職業傷害)、開立診斷書比例也較前兩專科高。

英國THOR(健康與職業通報網)針對有受過訓練之家醫267人兩年間診治2,872 職業傷病病患研究,也同時調查了失能日數、病假(日數)、工作調整、復工等問題。發現其中個案以心理健康問題(78 %)最多、骨骼肌肉問題(54%)次之。前者失能總天數23,099 天,平均27天/人,給予失能診斷書者有59 %;後者平均失能9天/人,給予失能診斷書者有36 %。前者以醫療照護、公共行政、軍警、教育等行業比率較高;後者則以零售、營建業較多。

美國家醫的訓練計畫中有91% 認為需教導職醫,但實際有執行的則為68 %,而訓練期間達兩星期以上的則有21%。如上述發現,導入職醫的訓練於家醫將有助於職業健康問題的處理。台灣的家醫訓練比重都遠不如美國,但卻有不少職醫的老師擔任家醫的重要職務。放眼企業面對越趨嚴峻的全球挑戰所導致的勞動力健康問題,以及勞工與雇主之緊張、心理壓力,政府似乎應該整合不同部會來更重視此一問題。

Loading

家醫 vs 職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