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立法通過,總統也在勞工節前夕公布.在各界多年努力殷切期盼之後, 台灣終於不再遠遠落後日韓. 其第一條立法說明開宗明義,建構包括預防、補償及重建完整體系之職業災害保障制度,促進社會安全,爰定明本法之立法目的。
預防:防止工作傷害疾病之發生
補償:合理分擔的補償責任風險
重建(或)復工:協助受傷勞工重建生產力
將預防(prevention)、補償(compensation)、復工(return to work), 簡稱PCR, 結合在一起的就是職業傷病的防治系統.
現代的發明迅速,其中不乏僅是整合,就可以成為新發明者。整合,就是將次系統各元件彙整、建構成單一系統,整合就是發明! 美國的立國精神是民有、民治、民享;法國的革命精神是自由、平等、博愛;中華民國的建國精神是民族、民權、民生。這些都是將各理論彙整成一系統, 成了這些國家的新發明。
就像交通安全的哈登矩陣(Haddon matrix) 、公共衛生的三段五級,以上各系統也都有前、中、後端整合預防醫學的概念。
就像哈登矩陣應用到職業傷害;或三段五級也開始於個人生活習慣的改進,也正如近年來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一般。PCR也可以從職場跨到個人生活面來。
P:改善不良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C:幫補包容互助,減少不法侵害
R:恢復精神信心,重建關係能力
PCR旨在於提供工傷預防、補償、復工重建整合性的服務;而其積極目標則是對個人「增能賦權」、促進生產力、增進人際與家庭關係之和諧.就像NIKE 長年夥伴–豐泰企業的願景是:培育一群認同工作理念/家人支持/以工作為榮之職工。比起1993年得到諾貝爾獎的PCR方法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鏈酶反應,是解碼人類基因及冠狀病毒黃金測試的標準) 這職業健康的PCR也不遑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