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職業傷害的發生是缺乏安全衛生教育及訓練所致,如因工作電梯失足或夾傷,感電受燒燙傷,以及被動力機械夾剪所致之捷肢…等甚至會導致死亡,有許多都是因為事業單位缺人手臨時上工未作教育,勞工急忙且無警覺所致。

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已規範事業單位實施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的分類、必要事項、實施方式、課程及時數等,認定教育訓練實施的對象,包括(1)勞工安全衛生業務主管;(2)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 (3)勞工作業環境測定人員; (4)施工及製程安全評估人員; (5)高壓氣體、營造、及有害作業主管; (6)危險性機械或設備操作人員; (7)特殊作業人員; (8)急救人員; (9)一般現場作業人員;教育訓練實施的重要時機,包括新僱勞工開始作業前、在職勞工變更作業前、及在職勞工接受繼續再教育或訓練時。

事實上,勞工安全衛生教育的實施,旨在促進作業人員養成安全衛生習慣、瞭解工作環境性質、並熟練正確的作業方法;目的為消除造成職業災害的不安全行為因素,提高個人安全警覺與危險意識,防止意外事故發生,以確保勞工安全健康。因此,在事業單位中提供教育訓練,除了符合法令規範外,最好能夠切合作業勞工的需求,解決事業單位的問題,甚至提升事業單位的生產力。

我國學者研究發現,在事業單位中受雇主與勞工歡迎的衛生教育訓練方式,依序為(1)宣傳單張及小手冊; (2)廣播及電視節目; (3)報章雜誌及海報; (4)壁報或掛圖; (5)錄音帶或錄影帶; (6)外邀專家演講或座談會; (7)內派專家演講或座談會。因此,若在作業勞工頻繁出入的場所,放置教育訓練資料供拿取,當可加強安全衛生知識傳播的效果。

Loading

勞工安全教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