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生子女中1/7 已是來自外籍新娘之貢獻,如今生率仍然降到1/100以下,為全球最低,為了挽救國內逐年下降的生育率,內政部將召開人口政策委員會,包括各部會提供各樣補助,其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計畫向該委員會提出建議,傾向有條件補助採取人工生殖的不孕夫妻。因為目前台灣每六、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全台不孕夫妻約有20萬對,其中一成求助人工生殖,每年約有7000多人次。台灣在人工生殖技術的進步下,活產率每年不斷地提升。於94年以後,每年約2800個新生兒誕生,96年更增加到2926個寶寶,男嬰比率明顯較高。大多數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婦女大都介於31到37歲,平均以34歲最多。然而進一步分析更發現,31歲為重大關鍵,接受治療的女性一旦超過31歲,懷孕率、活產率就會逐年降低。
分析不孕原因,女性約占五成一,其中輸卵管因素以外的原因占了三成二,輸卵管因素約一成九,男性占兩成五,其餘兩成四則是原因不明。這當中可能有相當比例與台灣之工業密度、環境汙染、食物(如魚類含汞) 、農藥汙染、輻射、化學,甚至抽菸、酒精、毒品以及貧富差距大(今已高達66 倍) 的生活壓力有關,環境職業危害因素已證實會導致小孩氣喘、神經、精神疾患(如自閉症、智能障礙)、癌症等疾病。
然而目前研究顯示人工受孕亦可能改變遺傳介質epigenetic ,雖然人工受孕生下來的孩子健康,但是(他) 她們的下一代的遺傳特徵可能已經有某些改變,但希望、應該還不會變成如同馬+驢子=無法生育的騾子般的突變吧? 除前述諸多內外因素外,這一代的小孩子在保護過多(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環境荷爾蒙刺激(生活、食物有關)、過早感官刺激 (電視, 電腦等) ,可能對其內分泌、生殖與IQ (甚至EQ&AQ) 都有影響,30年後台灣的下一代會不會身心都「脆弱」到無法孕育下一代呢?連同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導致人口老化),將導致華人下一代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