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病人是醫護人員的天職,但是醫護人員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罹患許多疾病或傷害,最常見的就是針扎,常見的原因是針頭回插,因此醫院也紛紛設立針頭回收筒,並教導醫護人員單手操作,避免雙手操作時扎傷。但是如今我們仍可以看到許多針扎情況的發生,如蝴蝶針、CVP line使用,可能因為針具之特性,其次縫合的針頭鉤到別人,或是缝針隨意棄置於彎盆,令回收清洗的清潔人員發生針紮。針扎也常在緊急、匆忙或疲勞時發生,因此加強醫護人員的鎮定處理事情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事情。萬一被針扎了,就應該立即通報,並依照標準處理流程持續追蹤,其中肝炎的感染率約百分之三至千分之三,愛滋病的感染率約萬分之三,因此無需太過緊張不安。

其次是透過空氣傳染的職業病,例如肺結核、SARS、甚至水痘等。其中肺結核乃透過空氣傳染,因此對於感染病人之病程監控一定要注意,包括病人需住在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使用N95 口罩,並有良好的防護衣具及穿戴訓練,對於高危險族群的預防健檢,或是疑似暴露時的追蹤,均需醫院與醫護人員、感染控制、安全衛生管理單位以及職業病醫師的密切配合。

醫護人員因為接觸而感染疥瘡、或是局部細菌感染,以及對手套過敏也常為透過皮膚而致。由於乳膠手套目前仍然是最便宜,因此如何選擇低蛋白、低離子、適當酸鹼值之手套很重要,如果發生對手套過敏之情形,應該盡快通報,必要時進行貼膚試驗以了解過敏原。

醫護人員常需要輪班工作,對於輪班工作所產生的健康問題,如疲勞、血壓及內分泌疾病以及人際家庭關係之問題,已經多有報告。因此如何透過合理的排班、充分的休息、健康促進、運動、休閒生活、心理調適讓工作所產生的疲勞負荷降低是相當重要的。

有些醫院裏的工作具有特殊危險性,如使用各種化學品作實驗、調配藥劑、以及消毒氣體、牙科使用汞作牙齒填充劑、放射線科工作人員游離輻射的危險、以及提供膳食作業人員的健康均需特別關心。

在私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如果發生職業病可以向勞工保險局請求職業病認定與醫療、保險給付,如果是公立醫院診所因為目前公保沒有相關的職業傷病認定的規範,員工應該向醫院的安全衛生室或委員會提出申請,以使醫院能了解員工職業傷病之現況,做整體制度規劃,目前在臺大醫院,提出的新願景共有四項,在原有教學、研究、服務之外增加員工發展與關懷,可見這是我國醫療工作環境與目標改革的新方向。

如果醫療人員發生職業傷害或疾病之後,回復工作有困難則可以請相關科及職業病科醫師開具診斷書,根據實際工作能力向其主管建議合適的工作內容調整,並要求受傷員工定期每星期回診追蹤,以確保其傷病恢復狀況能確切掌握,並免過早不安全的復工,或是延遲復工導致工作調適的困難。

Loading

醫護人員的職業危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