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首位SARS可能病例發生在2003年 3月 14日,而在四月底因多處醫院院內感染而造成病例急速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台灣有346例可能(probable)病例,37人死亡。SARS的平均潛伏期為6.4天,且經統計從有症狀到住院平均是3到5天,主要症狀有持續發燒、發冷、乾咳、肌肉酸痛、頭痛、頭暈等。由於病毒從呼吸道散溢出的最大量在感染後第十天, 而這個時期通常是在醫院接受治療中,加上SARS病毒傳染途徑之一是經由人與人密切接觸藉由空氣中的含有SARS病毒的微粒滴在幾公尺的距離內來傳染,而不是靠靠較輕的空氣中微粒,或是可能靠糞便或尿液等分泌物來傳染。

在SARS流行統計,台灣有68名HCW遭受感染,疫情最嚴重的大陸與香港地區,健康照工作者受感染者為1002名與386名,新加坡是97名,加拿大多倫多更高達109名。而在台灣,89%的SARS病人是從醫院遭受感染。某醫學中心於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後也開始有院內感染,於2003年6~7月間,我針對該醫學中心疑似染SARS的員工進行訪視。其中急診護士有4名,工友2名,櫃臺組員1名。住院醫師2名,影像醫學部員工2名,醫事放射師1名。SARS病房內護士1名,檢驗科主治醫師1名,供應室工友1名,共15名員工。初步發現健康照護工作者與病人接觸時的危險動作,及防護裝備上,包含手套,口罩,隔離衣,眼罩等的防護措施的缺失可能是造成暴露於SARS病毒造成感染的職業災害危險因子。

在暴露評估方面,很多的研究顯示,SARS的危險因子中,HCW,特別是參與會產生氣霧(aerosols)流程(插管,抽痰,噴出氣霧的治療及正壓無侵入性的呼吸器)有關,在加拿大有43%確定病例的HCW是跟這個危險因子有關,且發現最少有兩個例子是在穿戴良好的個人安全防護裝備後(N95或等級更高的口罩,眼罩,防護衣,手套),在進行過困難插管後,仍然被傳染。在此次研究中的15名個案中有13.33%暴露於呼吸治療用的氣霧,有26.67%協助過插管,有這兩個危險因子的均有50%的機率會受到感染。

未來SARS流行期時可以提供健康照護工作者更好的防護措施,以降低對SARS病毒的暴露,來減低健康照護工作者這個高危險群的SARS罹病率。

Loading

醫療人員與SAR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