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RULA, MSDS, Nordiac骨骼肌肉評估問卷之外,近年來也有一些科技的發展,利用影像或電流記錄,來量測勞工手部動作之姿式、角度、用力、頻率等,對於人因工程改善及上肢職業危害預防有所幫助,如下二例:
- 便利商店女性員工,需搬取箱裝飲料及商品上架作業,每天工作8小時,其中從事搬取箱裝飲料及商品上架的時間約3-4小時,每日進、銷飲料20-40箱,每箱飲料重量14-16公斤。
受測者共進行兩項作業: 搬取箱裝飲料與商品上架,量測使用表面肌電圖(EMG)評估雙手屈曲/伸展、橈/尺偏角度,及伸指/屈指肌群活動強度。
分析結果顯示,受測者腕部於作業過程中常處於尺偏的作業姿勢下。在EMG方面,可看出受測者在搬取箱裝飲料作業時,雙手肌肉出力皆很大,量化數值有偏高之傾向,尤以右手最為明顯,在重複性方面,發現商品上架與機械組裝作業類似。
■男性公車駕駛,曾駕駛手排客運,今駕駛低底盤自排公車,一天工作時間約9~11小時。因肩部疼痛而接受醫療。
評估駕駛時肢體角度與動作頻率,使用Kinect-3D感應器所開發出的運動學資料擷取系統,取得人體骨架節點資訊,計算人之關節角度與長度等資訊。因Kinect的紅外線接收器會受太陽光線干擾,因此事先在駕駛四周玻璃窗上貼上色玻璃紙,以阻擋太陽紅外線干擾。請司機開始進行路測,實地模擬駕駛及載客流程,包括一般道路行駛、載客入站、出站等實際工作情況。
經過篩選後共計得到約20分鐘之有效資料,分析顯示,其上肢動作的變化範圍並不大。兩側上臂與軀幹夾角的中位數約40~50度。將各角度-時間之序列訊號進行頻譜分析,發現此項作業的上肢動作屬於半靜態作業。各角度之主要頻率皆低於0.5 Hz,集中在0.1Hz左右,其中又以左上臂以軀幹夾角的變動頻率較高。
上肢作業姿勢評估工具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