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中央社報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首度調查11個航空站內共30個單位做污染調查,發現松山航油中心及桃園機場長榮航空、華航、焚化爐的土壤污染超標;地下水污染則有松山航油中心、遠東航空、華航及桃勤公司。其中,桃勤公司標準井地下水中,四氯乙烯超標102倍最為嚴重,已達整治場址標準。污染主要來源為航空用油Jet A1,在裝卸時滲漏,或地下管線、儲槽洩漏所致;而桃勤公司的地下水污染,可能來自過去洗衣場使用的乾洗溶劑。這些地方分別有總石油碳氫化合物、四氯乙烯,以及地下水檢出鉻污染。

1998年我也曾短期參與RCA 汙染場址員工健康流行病學之調查,後來因為赴美進修而將工作交付另外一位同事。事件背景為1966年 RCA企業在台灣申請建廠核准,開始興建廠房。1968年建廠完工,正式開工生廠,私自挖深井數口將生產過程使用之廢棄溶液倒入井內。1986年 為美商通用(G.E)所併購,後發現桃園廠址土地為有機溶劑污染。 G.E再將所併購之RCA廠轉售給法商Thomson。1989年 Thomson公司鑽了十一口井進行地下水與土壤檢驗發現該地區二十年間有機廢料排入廠區污染。1992年 停產關廠,資遣員工;營運的25年期間,前後約有九萬名員工。
1993年 Thomson將桃園廠址賣給長億集團之子公司宏億建設,準備變更為商業住宅區。1994年 6月趙少康召開記者會檢舉此污染事件;環保署成立專案小組調查,地下水三氯乙烯濃度高出飲用水標準數百至數千倍,後來我去現場看過,除荒蕪之廠址另一特色就是圍起來的水質, 土質監測點。1996年 GE與Thomson公司開始進行復育工作,提出桃園RCA地下水污染防制調查報告。6個月的整治無法改善地下水污染狀況,環保署宣布RCA場址為無法整治的「永久污染區」。
1998年 勞委會進行三年期的「RCA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在有限的資料當中分析發現除女性乳癌可能有相關之外,未有其他健康異常趨勢。然而 RCA受害員工組成自救會並公佈受害統計資料有超過1000 人罹癌。因此於行政院成立「RCA跨部會專案小組」(幾年後撤銷)。RCA員工組自救會赴美尋求國際援助,至台北地方法院按鈴申告,然目前似乎案情仍然膠著之中。

三氯乙烯, 在約1996年的飛利浦外勞事件,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Loading

地下水汙染再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