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疾病是我國前三大死亡率,因此影響勞工數量亦甚多。如眾所知,上述疾病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抽菸、過胖、年齡、性別等因素有關;反之均勻的營養與充足運動也會減少其發生率,因此在心血管保健上是現代員工之要題,在日本韓國也納入重要的職場保健計畫,包括提供健康篩檢。

    在職業成因上長工時、輪班、夜班、不規律、不固定班、經常出差、工作量加倍、經常出差等也都是工作相關之因素,並且已經列入認定之參考基準,我國每年有數十~百位職業病個案,韓國、日本更多。Karasek 的控制-負荷- 社會支持理論問卷則早以在相關研究中用來測量工作壓力。此外像過勞之自我檢測問卷也可以教育勞工減少”工作過勞” 之情形。

    雖然多數勞工早已有上述之自身與工作相關危險因子,但如何在發病之前及早發現以進行預防? 在發病之前員工即可能有心跳變異率降低、潛在的血糖過高(如口服糖水負荷試驗)。亦有可能因心臟症狀而影響工作(減少工作時間或是請假缺勤)或是影響睡眠、甚至使用安眠藥,而睡眠的時間與品質也會影響疾病的發作,這些發現也可以提供病人自我之早期之預防list。

    罹病者其治療多屬緊急處理以及重大傷病,若能存活,是否能逐漸回復工作能力與生活品質(可以使用世界衛生組織量表)? 但有研究亦指出若回復原先壓力之工作也導致再次發病死亡的風險增加。有研究也探討雇用關係以及給薪方式會影響疾病發生機率與復工,對於病人、雇主與專科即職業醫學醫師來講都需要此類的諮商參考證據。當然復工一般而言與疾病程度、工作負荷以及忍受力(或工作意願)有關(AMA guide) ,超過一年失能者通常無法再復工。。在復工的時間上,依照MDA一般靜態或輕度工作者AMI後約112 天之內可回復,中度體力工作則約需180天。因此我們從四個月(接近112天),一年來追蹤,並追溯病後半年之內之復工紀錄,健康對照組之工作變化狀況可以做為對照;同時也要考量其工作(生活)品質以及長期之結果,如此之探索將對於訂定本土化之指引有所幫助。

Loading

探索急性心肌梗塞 (嚴重冠狀動脈疾病) 工作因素的意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