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了!那是我來到台大醫院,成為一位職業病醫師的時光。當時我站在全國第一個成立的職業傷病診治中心,卻正面臨著SARS的威脅,全台有68位醫護人員染疫,其中有15位是我們的同事。那一段艱辛日子,卻也是我成長的契機。我負責調查他們的職業暴露,然而法律的限制,卻讓我無法為他們爭取職業病的認定。後來,我到了日本,在國際職業衛生會議上發表台大醫院的防疫調查報告結果。
眨眼間2003年就過去了。職業傷病中心及網絡醫院也在全國各地發展增加數量近百,臺大醫療體系從北到南也增加許多分院。2016年,我來到了雲林分院,擔任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並兼任安全衛生室主任。沒想到,我又遇到了另一場瘟疫- COVID-19!我擔任疫苗小組的現場指揮官,統籌負責同仁們的安全,安全衛生室主要的防疫工作包括門禁管制、提升同仁疫苗施打率以及體溫監測通報。
在這場瘟疫中,疫情監測通報是防堵病毒的重要工作。一開始,安衛室僅負責體溫監控,後來隨著疫情變化,也納入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像是初期的發燒、流鼻水,到後來拉肚子、皮膚症狀、嗅覺喪失等都要列入。雲林分院的通報體系越來越精進,從原本的紙本作業,到後來獲得總院協助,導入REDCap系統平台,資訊室也研發出My YLH院內通報系統,讓同仁可以自行通報。安衛室負責確認各單位通報率,定期在防疫會議上報告。
接著承長官的指示,讓我們整合員工和民眾,與衛生局在縣立體育館建立了一個民眾快速施打站,通過採用「川流不息」的一坐式打法,人數最高時每天可以打到3,600人。加上現場的音樂表演,獲得了民眾的讚譽。在這段時間裡,團隊需要迅速應對許多變化和挑戰,例如疫苗存量、對象、名單、支援人力、疫苗殘留等問題,更必須進行分工合作,才能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去年醫師節,我接受了全國醫師公會頒發的雲林縣防疫特別貢獻獎,這也代表了本院的疫苗團隊同仁所取得的具體成果得到了肯定。
回想起已經走過了20年的職業醫學的路,心情不免感慨萬千。在初期遇見SARS,工作上也曾經面臨極大的危機,擔任主管後也經歷過COVID-19,這些經驗讓我自己和團隊成員,學習克服困難並展現出了堅韌精神,也更加堅定我職業醫學的使命和價值,繼續為職業健康和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