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衛生方面,政府一向以來重視的都是製造業與營造業、交通運輸業,對於勞工人數已經超越前者總合的服務業卻相對闕如,殊不知在全球競爭的壓力下,服務業也需要相當重視員工的職業健康,才能讓員工有好的表現與工作效率。

    例如金融銀行業者,常需「無眠無日」的在無時差之下工作,又例如理財服務經常是面對不可預期之後果,在2009年金融風暴中,顯露出其大起大落之動盪。

    服務業大多沒有化學、氣體的職業危害,也不需要經常搬重物,因此一般的職業健康狀況包括使用電腦終端機、照明、二氧化碳、通風等方面之重視就足以符合政府要求,可以參考相關之規範或指引,對於懷孕婦女的健康方面包括請假、哺乳時間及場所,晉用殘障之勞工後應該適度的給予合適的工作環境或設施,對於員工的一般健康則多數交給全民健保,然而也有些人多之企業就直接設立員工診所服務勞工醫療需求。除配合政府戒菸法令,也可以學高科技業者積極展開運動、健身、營養、減重、心理健康諮商等職場健康促進活動。除職前健檢之外,員工3-5年定期健康檢查一次之法令規定則顯得太疏遠,建議至少應該每兩年就做員工健康檢查一次,對於檢查項目以及檢查後之之健康管理也應該請專業醫護人員協助,包括對工作適性之建議,此於政府法規當中即要求員工人數大於三百人者,每周至少需有醫師服務二小時以上,每增加100名員工再增加1 小時(所需之設施只要有專屬空間即足矣,醫師則可以用兼任或契約醫師之方式為之,但建議所聘醫護人員應該經過衛生署或勞動部之訓練及認証),而員工3000人以上則需要聘雇專任醫師。雇主也應該同時尊重員工之隱私權及健康工作權 – 意即除非為了工作人員或環境之安全健康考量,雇主不能任意查閱員工健康資料。對於遭受意外傷害之勞工,建議參考職業災害勞工保護之規定,予以工作調整或復工之協助,必要時應該請專業醫護人員協助,特別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其它像久站、視力保健、柔軟體操、戶外團體活動等也都對於員工身心健康很有幫助。

    外包人員也應該享受與員工相同的職業健康服務;酒精、藥物的篩檢,由於法令沒有特別規範,不能任意對員工檢測;至於其他的專業問題(如電磁波、揮發性有機氣體、輪班工作等) 建議直接找職業醫學醫師來協助。

Loading

服務業員工的職業健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