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堅醫師和臺大醫院的外科重症醫療團隊,成功的把死亡率,降到跟國際評比引以為傲的低,洋洋得意之後,赫然發現,在治「病」上的成就,造成了「人」的苦難,做了一大推延長死亡過程的事情,對病人,或家屬,就「人道」了嗎?更何況這些治療的費用,成了家屬及健保的巨大負擔。
小組的會友,他們的工作是承包某些 (因搬家、出國、生病等原因)家庭的各類物件回收,常常是整體、或分項論斤購買。最近回收有一個三層洋房的有錢婦人的家居物品,光回收的衣服、洋裝即達三百公斤,許多還是沒穿過的,應該是買太多了,雖然比不上馬可式夫人的「1000雙鞋」的誇張。我在想,這些有錢人,如果是能夠施捨來救濟窮人,或者經營企業的時候,多多關心員工的福祉與健康,而不是剝削員工以致富就好了,現在這些衣物又有什麼價值可言呢?
行善當即時,『這些事你們既作在窮人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耶穌)的身上了!』
至於人人必有之死亡,耶穌說死後且有地獄的審判,而好人有天家預備好給他。死者乃是睡了,將來有天還要一同復活,因此單單延長死前壽命,其實有何意義呢?
垂死之家,是德蕾莎修女創立的,有一次她看到一位流浪漢坐在一棵樹下,已快去世了,她在火車上,無法下來看他,等她再坐火車回來,發現他已去世了。當時她有一個想法,如果有人在他臨死以前和他談談,一定可以使他比較平安地死去。德蕾莎因此創立了垂死之家,在這裡的人,必須要病危而且要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在垂死之家,病人有人照顧,即使最後去世,在去世以前,至少感到了人間的溫暖,因為修士修女們都非常地和善,他們盡量地握病人的手,如果病人情形嚴重,一定有人握住他的手,以便讓他感到人類對他的關懷和愛。李家同教授遇到有一位來做志工的修士十九歲,身強體壯,一看就可以知道出身富有家庭,痛痛快快地說:「我要一輩子做一個窮人,做到我死為止」。他說的時候,滿臉笑容,快樂得很。他已經看透人走了,世上的什麼財富、東西都帶不走的道理。
耶穌以”一粒稻子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的比喻, 也說到有錢人死後在地獄火湖受苦時, 祈求天使告訴尚在世的家人莫像他這般, 和我國農家萬物週而復始, 生死不息的看法是接近的. 汲汲營利者及時回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