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個性、人格、人格異常這幾個詞是否有什麼分野呢?嬰兒、幼兒至小孩階段即常常可觀察到不同之氣質,及至漸長,個性發展因人殊異,各有精彩或偏倚之處,成人後形成不同之人格,個性往往決定了其成功或失敗之處,從主管、同儕才至當下屬者皆然,而出現病態之行為表現,即為人格異常。行為上不當在職場可傷害自己或他人,人格異常者也常不易有大幅度的個性改變,造成公司及同事之困擾,常見的人格異常有以下七類型:

(1)   強迫性: 可能過度投入於工作,但是卻完全失焦,對於其價值或觀念固執,也不願與和自己做事方式不同的人一起工作,有吝嗇、頑固之行為,也常無法丟棄已無用之物。其成因主要與自年幼起無法處理情緒之困擾有關。

(2)   戲劇性:可能在年輕時即有過度的情緒,總是要吸引眾人的注意,情緒表達或講話方式變化快速卻膚淺,注重外表以引人注意,情緒表達誇張,容易受環境或他人之影響,自以為擁有熟稔親密的人際關係。

(3)   反社會:青年之後表現出侵犯他人,不符社會規範、經常欺騙、衝動行事、粗魯輕視自己及他人的安全、不負責任、不反省。成因可能與自幼年起適應不良的角色或家庭經濟不佳有關。

(4)   妄想型:不信任、猜疑別人的動機,又沒有充分的證據或正當的理由,反之對威脅之情境卻做良好解讀,常埋怨、不饒恕,對關於自己人格的攻擊會迅速、憤怒的反擊。成因可能是與早年親密的感情關係失落有關。

(5)   邊緣性:人際關係不穩定,年輕時期即易衝動、甚至會發狂,常在理想化與失落感兩端游移,自我形象困擾,有自傷之行為(如開快車、暴飲暴食、性、花錢等)、常煩躁不安,感覺虛空,無法適度控制憤怒。壓力大時妄想或「解離」症狀出來。可能與幼年關係之不穩或受破壞有關。

(6)   自戀型:自我重要感覺誇大,與實際成就卻不相稱,幻想無止盡的權力、成功、智慧、美貌、愛情,自認為獨特而只有高階或其他獨特人士方能了解,不合理的期待自己受特殊待遇,利用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缺乏同情心也忌妒別人(或相信別人忌妒他)、態度高傲。可能反映早年不能或無法容忍情緒的親密關係,或起因於保護內在的孤單、害怕、憤怒。

(7)   被動攻擊型:這種人常使想鼓舞他的同事或主管感到挫折,對於工作表現抱持消極或抵抗之態度,可能從青年期即開始,常抱怨不被重視,易搵怒,無理的批評、咒罵,忌妒與懷恨他人,權威藐視,然有時也會悔恨。

你是否已經回想到工作的同事好像符合哪一種類型的人格異常呢 ?

Loading

同事:你人格異常?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