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幾乎每天打開電視、新聞都看到詐欺、斂財,食物傪假、官商勾結,破壞環境,…或者暴力相向,為情、為錢殺人,輕生、拖子女一起死…甚至連著名宗教團體都已不受信任..
年初職業心理健康研習會順利完成, 有150位在職場服務的醫護人員及心理、諮詢輔導專家與會。在台大醫院職病門診連帶所看到的職場心理問題個案,一年有30多位,應該也只是冰山的一角,剝削員工也可以變成職業傷病的議題,而受社會如此不良風氣影響,職場似乎也更加不安。
正向心理學是職業心理健康的重要研究理論模式,但事實上也不是新創的學問,而且能否有正向的行為,更為關鍵。學問分成科學性以及「社會大學」的兩類,後者就是有關人與人、環境之間互動應該要懂的知識、規矩,但是有人就是都做不到,社會才會日益沉淪。有所謂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學應運而生,行動研究是經由個人或團隊、社區之實踐與反省,逐步改善或解決現實問題的任何研究方式,而我認為應該還要進一步稱「正向行動學」才對。
關於行動的看法,有些人是傾向消極避錯,也很重要,諸如職業危害的預防與避免,如果不幸發生職災了,就接著要有合宜的補償與復工的協助(此之謂PCR 系統)。其實,轉移到正面的模式倒比較受雇主歡迎,關鍵在於如何讓去做變成一件簡單、員工被鼓勵的事,諸如推動員工健康促進,管理者也要有「正向行動」。反之也可以bottom-up,號召員工try & error,其實好的管理者也是很接受積極嘗試的。一名記者(柴靜)的「穹頂之下」播出數天就迅速讓中國人大將環保列為重點項目,猶如「一隻蝴蝶的翅膀振動會影響地球的另一端」理論的實證,她也鼓勵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從身邊小小的事做起,一起來保護生活的環境。面對後現代社會可見、不可見的威脅、挑戰,保持正向的心態至為關鍵,每個人都付諸行動,社會就會改變,端看正負向行動間孰強分勝敗。
因此知與行的確是有分歧的,個人與群體如果只是停留在認知上,不採取積極的健康促進活動,或只是應付、甚至玩弄職業傷病法律,還是很難改變大多數員工的健康與行為。我偏好「正向行動學」,期望探討讓每一個人能從正向行動的實踐做起,天天實行、反省、修正,並養成終生的習慣。如果我們要建立美好的家庭、家園、社區、城市,就讓我們一起正向行動吧,just do it去做就是了!

Loading

正向行動學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