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世界局勢,如同聖經所預言的” 國要攻打國、民要攻打民”,面對這些末世災難,這兩年台灣的群眾運動也如各國”之春”增溫,並且常由幾位人物構成主要攻擊與防禦活動之領袖角色。妖魔或神聖化技巧也被媒體利用之,人格行為的檢驗與攻擊也成為大眾之檢驗焦點之一。但是缺乏敬畏與謙讓的心是雙方所共同的,即,(個人)輸不起的心態。但宣稱代表群眾則是雙方均有的做法,只不過,沒有人能真正檢驗誰才是有道理的一方。

             人是根本的關鍵,受天性基因影響甚大,但也受環境、人文薰陶之影響,從個人到團體、企業、社會到國家到天下,有逐漸擴大的社區概念,而各層級之文化、財經條件也會回饋影響個人或群體(及所處之環境),如孟母三遷,不論是天生還是後天學習,達到成果就都一樣,因此孟子認為人的修養非常重要,遠大於外顯之必要,即使沒有機會表現也不影響其價值。

           每個人(或者其單位)在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也常常是由重要的個人所決定,因此可以描述其”表現” ,並可以道德或道理來檢驗其行為之得當與否。在我國古代即將忠臣、孝子、土匪、奸臣…角色鮮明化於故事當中,能做到知天、知人、盡孝的人一定是好領袖,故一般老百姓都能懂。一個人的好、壞行為,可以影響到整個社區國家,甚至到全世界去,這在今日已然實現,但還包括經濟與文化等相當多的層面。

           國者人之積,人群有各類功能性的、倫理或階層性的以及弱、強勢性之區隔,我國傳統文化認為能讓人事各就各位、守法不亂,施行仁政為優先,同時對於禮法寄予厚望,而利益是末端。如果國家的領導人,其政策不被民眾接受,則需要第一時間反躬自省。

            在個人與群體之上,中國人的思想仍相當的保留對神祕的天或上帝的敬畏以及神靈的感動,因此「誠心」相當重要,並引伸至對大自然之保護與善用,前者與基督教敬虔以及上帝、聖靈的全能非常相似,只不過沒有明確的天父或人子的楷模可以學習。

        無論社會多混亂,應在所處的環境當中謹守應有的分際警醒努力,並且推己及人愛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畢竟人在做天在看,暴力與欺騙之道並不可取,徒留後世惡名。

Loading

談群眾運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