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礦工被困後,得拯救的新聞。當最後一位被救出時,他舉起雙手,世人與他們一起歡呼。這33名礦工逃出來後,接受英雄式的歡迎,整個國家為之興奮,他們亦成為聞名全球的國家英雄。他們真的全是英雄嗎?媒體指出其中一個礦工,地底寫的首封對外的信就是給他的情婦。有一位礦工有四個女人爭奪政府給他親屬的救援金。人眼中的英雄,在神嚴格的標準下:一個義人也沒有。

在聖經有個重要的真理:「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墮落的人類,從「品格、言談、行為」,喉嚨、舌頭、嘴唇、口、腳、眼,從裏到外,全身都有犯罪!「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這影響美國最高法院的案件須由多個大法官審理,互相監察,產生制衡的作用;就是因為他們深信「一個義人都沒有」。舊約聖經中,「義」的概念是「公平的法碼」又是指「遵守耶和華的命令」。“稱義”是指上帝在赦免“罪人”,“罪”的意思,是在言語、思想、行為這三個層面,違反了上帝的吩咐。假設你每天只犯了三個罪:一次是說錯了一句話,一次是想了一個壞念頭,另一次則是作了個壞行為,那麼,你的一生所犯的罪就至少上萬次。

義除了針對「罪」之外,也和「利」相對。中國古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行為的動機純正,才是真正的道德行為。否則其結果將如孟子說:「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民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然而,像我們這樣“死在罪惡過犯中”的罪人,是不可能藉著我們自己的“愛心”、或“功德”、“善行”來滿足上帝的律法的,世人也繼續在為名利當中沉浮、犯罪。

人被稱義的唯一方法,是藉著信心,“受洗歸入基督的死”來領受上帝的恩典與基督一同復活,從此成為一個“新的創造”的人。耶穌基督代替世人承受罪的刑罰,成為我們的“贖罪祭”與“挽回祭”。這樣的行動,是神主動的作為。從基督教教義史的角度來看,“因信稱義”,也是馬丁‧路德他個人信仰的突破,也令基督新教與羅馬天主教分道揚鑣,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Loading

"義.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