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凍作業的勞工不在少數,從冰塊製作、冷凍蔬菜、水果、乳類、魚類、肉類、甚至超低溫技術的鮪魚保存法一如實驗樣品之冰凍,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保護不可不注意!
正常人的身體會不斷產熱、散熱,然而保持核心溫度卻是保命的身體機轉。冬天到了,當人們遇到寒冷環境會有不適的感覺,若加上潮濕與強風將使人更覺得刺骨,進而去穿厚重的衣服以禦寒,也會盡快回到溫暖的環境去。
但是經常需要在寒冷工作環境之工人,就無法自由選擇了。在高山地區、高緯度海洋區域、以及經常出入冷凍庫、觸摸、搬運、切割冷凍物品的工人容易因為不注意低溫的危害而造成職業傷害或疾病。
在傷害方面,包括直接傷害:如凍傷、失溫,當體溫低於35度,可能會導致心搏過慢,影響中樞神經導致跌倒傷害;以及間接傷害, 例如滑倒、手腳不靈活或是判斷力下降而導致的意外傷害。在身體疾病方面,包括循環系統因為週邊血管之阻力增加,導致中樞的血流增加,而容易造成身體血液負荷量增加,以致血壓升高,甚至增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四肢也容易發生雷諾氏症(指頭發紫、甚至變黑),以及骨骼肌肉的疾病以及皮膚蕁麻疹等。
當勞工認為工作速率快、搬運重物會使身體的代謝率高時,固然會產熱來禦寒,但是身體流汗過快過多,反而更容易受到失溫之傷害。有些勞工朋友會以喝酒、抽菸的方式來禦寒,也會影響心智反應速度以及使血管收縮,都不是合乎健康的調適方法。而不穿著溫暖的衣物,則「絕緣保護」不足會使得『禦寒係數』相對不足。因此工作環境應該準備加熱設備、使用不太會熱導的手套,並且建議穿三層衣服,外層是Gortex、中間是毛線衣、內層是棉質衣物。對於濕滑的地面應該加以平整覆蓋,同時要注意觀察低溫工作同仁的身體與反應狀況,若觀察到有不適之症狀,即應該要馬上離開低溫工作場所,並且尋求醫療與職業健康專家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