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及半導體業員工之暴露(如蝕刻酸液、Arsine等氣體)會不會導致(職業性)癌症? 由於一般認為癌症潛伏期需要至少10~20 年,因此多半這些員工在現階段如罹患相關癌症(如血癌、肺癌)就無法被認定為職業病,但是勞工常感覺就是這日以繼夜的工作環境致其癌症。一個 Co-carcinogen的概念在此需要注意;它的定義是促進致癌物質產生癌症有影響的化學品,通常該名詞用於自己並不會致癌的化學物質。

一種Co-carcinogen化學物質能與其他化學品或紫外線致癌。例如亞砷酸鈉 (sodium arsenite) 以足夠低濃度打入小鼠,它自己不會導致腫瘤,但是加上紫外線暴露後會增加腫瘤形成的機率和腫瘤的大小。無機砷(Arsenic)在人類會導致膀胱癌、肺癌已經被證實,但只有紫外線暴露下,才會導致皮膚癌,因此就皮膚癌而言,無機砷也可算是Co-carcinogen。

最近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研究院證實肥胖可以擔任癌症促進因子的角色,肥胖者經由肝發炎而導致肝癌;環境職業前瞻期刊的報導在皮膚早期和主要的反應是良性的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在肝臟它反映在細胞酶標記增殖或損失的一種改變型病灶。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良性的瘤可能與後來的發展,如皮膚的鱗狀細胞癌或肝惡性細胞癌相關聯。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在腫瘤啟動後如仍重複接觸癌症促進因子,可導致良性腫瘤變成惡性腫瘤的獨立的增長潛力。

一種化學品可能具有防癌屬性,也仍是一個可和某些致癌物質結合致癌的co-carcinogen。 例如研究證據指向 β 胡蘿蔔素被這一化合物,已導致不要單獨的補充該營養劑的強烈建議,而是勸導民眾從豐富的水果和蔬菜、不同飲食中增加β 胡蘿蔔素吸收。目前有營養學大師出書: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提到動物性蛋白可以促進任何一個階段的癌細胞生長,調整其攝取,可以啟動或阻斷癌症生長;而小麥大豆等植物型蛋白則不會致癌,結論是疏食的好處勝過任何醫療與手術。

因此職業性癌症雖然診斷不易,就預防的角度而言似乎可有所作為。

Loading

職業性癌需要長潛伏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