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l Dyer台約爾在1827年(23歲)抵達檳城,在麻六甲、新加坡等地居住活動。他將中國字的木頭改成鉛鑄印刷,使得中文聖經圖文並茂,蔚然一新。他在新加坡建立了女子學校,即今日Raffles 酒店所在;1843年與家人終於如願從英國抵達香港(中國),不久卻即因熱病逝於澳門,與馬禮遜牧師為鄰長眠。

台約爾的女兒瑪莉也克紹其裘,青年時期就到寧波,結識了戴德生Hudson Taylor牧師,經過一番波折而能結婚。共同創建了中國內地會,內地會吸引相當多奉獻犧牲之人才(如劍橋七傑)、以及資源的持續投入中國傳教影響深遠。因此我才明白瑪莉就是戴紹曾牧師的祖母,不幸戴紹曾牧師已於一年前因病過世,其暮鼓晨鐘之呼籲聲音仍然深烙印我心底。

台約爾與馬禮遜的都是出生於對教會熱心的良好家庭, 但是即或不然, 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也是獨立而可自由創造其不朽價值的. 耶穌的家譜有四位「有問題」的女性列名,例如喇合是妓女,路得死了兩丈夫又改嫁,其祖大衛的妻子烏利亞有通姦汙名。李奧納多.達文西是私生子而被收養。家譜如何並不妨礙一個人成為留名青史的人物,重要的是對於自己要有正面的思想,正如馬禮遜年輕時閒蕩街頭、穢言惡行,為此他的心靈深覺痛苦,這種情形一直到他十五歲時,才經由一場奇妙的內心生命改變而更新, 而熱情對中國宣傳福音的台約爾也寫過一段話: 「If I thought anything would prevent my dying for China, the thought would crush me. 」這些不惜犧牲生命的傳教士的芳蹤與見證永遠會被紀念!

Loading

台約爾

發佈留言